(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但在遗传学方面从细胞水平上已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某些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作用。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 肿瘤单侧,结节或分叶状,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实性,质韧,肿瘤直径1.5~17cm,多为6~7cm,切面实性,部分呈编织状,黄,白小灶相间,常见水肿 ,黏液变,囊性变,囊腔由蜂窝状至数厘米不等,囊内为浆液或黏液。
2.显微镜下检查 其组织结构有如下特征:
(1)由于肿瘤被胶原或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形成了结节或假小叶结构。
(2)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化,有圆形,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卵圆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瘤细胞混杂成巢,成索,分布在结节或假小叶内。
(3)瘤细胞形成的巢,索间有丰富的薄壁血管。
(4)上皮样瘤细胞核圆形,肾形或梭形,偶见核仁,核分裂≤1/10HPFs,个别肿瘤可达3~4/10HPFs,瘤细胞胞质透明或空泡,泡沫状或颗粒状,其中以核位于中央的空泡状瘤细胞和核偏于一侧的印戒样瘤细胞最具诊断价值(图1)。
(5)部分间质纤维化玻璃样变明显。
3.组织化学 网织纤维染色显示网织纤维包绕单个或数个细胞,脂肪染色多为阳性,黏液和PAS染色阴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