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由Heck于1961年首先报道,1965年由Archard命名。其特点为口腔黏膜多发性高起性疣样损害,主要发生在印度、北美、南美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常呈小范围局部流行,个别报道有家族倾向。 [详细]
别名: 口腔局灶性上皮增生
是否属于医保: 暂无
发病部位: 口
挂号科室:
传染方式:无
易感人群:多见于儿童
治疗方法:康复治疗 支持治疗
临床检查:组织病理检查:为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厚...[详细]
常用药品:
解释: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 [详情]
解释: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可能高耸或平坦,平滑或疣状结构,或有色素与周围皮肤颜... [详情]
解释:1.好发于成年女性,四肢尤其是小腿伸侧多见;2.典型皮损为半球形坚实的疣状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孤立存在;... [详情]
解释:结节损在较斑疹,丘疹损害大且深,多向下侵入真皮深层,重者可达皮下组织。表面呈半圆形降起较光滑。炎症性... [详情]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潍坊市东风东街209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5号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富阳区银湖街道高桥东路8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