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 脊髓受压 肩痛 颈根部斜方肌及风池穴处有压痛点 颈肩疲劳和软组织疼痛 颈髓脱髓鞘性病变 颈椎分节异常 颈椎间盘突出 落枕 手无力不自觉的丢落持物
骨科 脊柱外科 骨外科
无特定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钼靶X线检查 CT检查 脊柱MRI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X线检查 每个病例均应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片,在读片时可发现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可有退行性改变,在年轻病例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其椎间隙可无异常发现,但在颈椎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见受累节段不稳,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梯形变(假性半脱位)。 2.CT检查 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在常规CT片上往往不能确诊,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采用脊髓造影+CT检查(CTM)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认为CTM对诊断侧方型突出的价值明显大于MRI检查;但作者以为,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技术,将更有利于患者。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脊髓造影,但通过MRI检查对颈椎侧方型突出的判定不如对腰椎的准确,这可能与颈椎椎间孔小,缺乏硬膜外脂肪及退行性变有关,在MRI片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成分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在中央型突出者,可见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颈髓,使之局部变扁或出现凹陷,受压部位的颈髓信号异常,在侧方型突出者,可见突出的椎间盘使颈髓侧方受压变形,信号强度改变,神经根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1.发病情况分型 在临床上,从发病情况来看,本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1)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急性发病,并有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相应主诉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椎间盘破裂或突出,并显示压迫颈髓或神经根的征象,本型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亦较明显,经及时诊断及早期积极治疗,90%以上病例可痊愈。 (2)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本型在临床上次多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外伤史:详细询问,每例均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尤以意外性外伤发病率更多,包括高速公路上的急刹车等。 ②伤后出现症状:伤前为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人,但于伤后立即出现颈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并伴有颈椎椎节局部症状等。 ③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盘有明显的突出或脱出,并压迫颈髓或神经根;本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征,但约50%的病例伴有椎管狭窄征。 (3)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缓慢或亚急性起病者,大多在连续劳累多天后发生,尤以伏案多日埋头书(抄)写者为多见,临床上除出现颈椎椎节局部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受压体征,影像学检查证实致压物为突出的椎间盘,不应存在骨性致压物。 2.突出物部位及症状分型:从诊治的角度来看,按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不同加以分型更有意义,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两型: (1)中央型:指髓核从椎节后方中央突向椎管内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所引起的四肢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症状,MRI,CTM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硬脊膜中央或脊髓,大多伴有椎管狭窄征。 (2)侧型:指髓核向侧方突出者,有国外学者将此分为多型(3或4型),但临床上易混淆,不易区别,更难以掌握,本型以根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或CTM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位于椎管的前外侧,以致颈脊神经根受压;少数病例可同时伴有脊髓部分受压征。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及椎管内肿瘤等鉴别,在当前有CTM及MRI等高清晰度影像技术的情况下,一般不难区别,因此,对此种病例应常规行MRI检查,以防误诊。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