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烦躁不安 高热 骨膜反应 骨质破坏 寒战 昏迷 剧烈疼痛 剧痛 口干 脑膜刺激症状

  • 建议就诊科室:

    脊柱外科 骨科 骨外科

  • 易感人群:

    多见于儿童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骨显像 脊柱MRI检查 血常规 血液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验室检查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的9次方/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可伴有贫血及血沉增快,早期血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75%,通常在感染后24h即可获得血液阳性培养结果,局部骨穿刺抽出脓液,涂片 找到细菌即可确诊,血液及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均应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可获致病菌,但并非每次培养均可获阳性结果,特别是已经用过抗生素者血培养阳性率更低,在寒战高热期抽血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所获致病菌均应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调整抗生素。 3、局部脓肿风层穿刺 选用的内芯的穿刺针,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不要一次穿入骨内,以免将单纯软组织脓肿的细菌带入骨内,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液可作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涂片中发现多是脓细胞或细菌即可明确诊断,任何性质突刺液都应作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4、X线检查 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因此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当微笑的骨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X线片上出现干骨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死骨可大可小,小死骨表现为密度增高阴影,位于脓腔内,与周围骨组织完全游离,大死骨可为争段骨坏死,密度增高为而无骨小梁结构可见!少数病例有病理性骨折。 5、CT检查 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仍难以显示。 6、MRI检查 可以更早期发现在长骨干骺端与骨干内有炎性异常信号,还可以显示出骨膜下脓肿,因此,MRI检查明显优于X线和CT检查。 7、核素骨显像 病灶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增多,使99m锝早期浓聚于干骨端的病变部位的一般于发病后48小时即可有阳性的结果,核素骨显像只能显示出病变的部位,但不能作出定性诊断,因此该项检查只具有间接帮助诊断的价值。

诊断鉴别

诊断 在诊断方面应解决两个问题,即疾病诊断与病因诊断,诊断宜早,因X线表现出现甚迟,所以不能以X线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对有条件者可争取行MRI检查,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为综合性诊断,凡有下列表现者均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 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 表现。 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3.该处有一个明显的压痛区。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局部分层穿刺具有诊断价值。 5.病因诊断在于获得致病菌,血培养与分层穿刺液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为了提高阳性率,需反复做血培养。 6.X线表现为局部骨质稀疏,骨膜反应 ,骨质破坏 ,由于骨质破坏征象多出现在发病2 周以后,所以X 线检查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国外学者认为X 线可显示出软组织肿胀 ,但至少10~ 14 天局部骨质破坏或有骨膜反应时才可能出现。 7.骨扫描早期诊断阳性率高, 可显示局部核浓染,99m Tc 扫描可使90%~ 95% 的患者在病后24~ 48 小时确诊,有人建议,对疑诊本病患者不仅应拍X 线平片,行骨扫描检查,对需要手术引流(包括脊柱或骨盆感染),病变侵袭到骨干的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48 小时无效者,还需要行MR 检查。 应该在起病后早期作出明确诊断与进行合适治疗,以避免发展成慢性骨髓炎,据文献报道,在发病后5天内即作出诊断与进行合理治疗,可以减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转变至慢性阶段的机会。 鉴别诊断 1.软组织炎症 早期急性骨髓炎与早期蜂窝织炎 ,丹毒 等软组织炎症常不易鉴别,软组织炎症时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而局部红肿较明显,压痛较浅,早期急性骨髓炎压痛常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处,以单指检查时,患部四个平面均有深部压痛征,此即肢体圆柱形深部压痛征,软组织炎症时,因病变居于骨骼之一侧,故压痛只限于一个或两个平面,这一点对早期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两者骨扫描所见也不相同(表1)。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肿胀 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关节活动度几乎完全消失,有疑问时,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测定血中C-反应性蛋白含量有助于判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是否并发化脓性关节炎: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时,C-反应性蛋白值较单纯骨髓炎为高,且起病后迅即出现此种差别;化脓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性蛋白恢复正常值也较迟,红细胞沉降率虽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但两组患者之差别出现较晚,恢复正常值也迟得多,不如C-反应性蛋白之变化能准确反映临床状况。 3.风湿性关节炎 为风湿病的一部分,起病缓慢,全身情况(如发热)和局部症状(关节肿痛)均较轻,常为多关节游走性,血沉,抗O等血液检查 常呈阳性。 4.恶性骨肿瘤 特别是尤文肉瘤 ,常伴发热,白细胞增多,X线示“葱皮样”骨膜下新骨形成等现象,须与骨髓炎鉴别,鉴别要点为:尤文肉瘤常发生于骨干,范围较广,全身症状不如急性骨髓炎重,但有明显夜间痛,表面可有怒张的血管,局部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