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参考家族遗传史,再加血清酶,肌电图和肌活检的阳性发现,常可确诊。
诊断要点
1.常有家族史。
2.病肌先累及四肢近端肌群,两侧对称有假性肥大,下肢无力,步态摇摆,Gower's 征阳性;上肢举臂困难。
3.皮肤知觉正常,腱反射及浅反射无亢进,无肌颤动。
4.血CPK 显著增高是最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ALT、AST、LDH 可有升高。
5.肌电图符合肌厚性损害;肌活检可见纤维变性;dystrophin 含量测定和PCR技术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脊肌萎缩症,慢性多发性肌炎 和线粒体肌病等进行鉴别,除临床病史和表现外,血清酶测定,肌电图和肌活检的结果在协助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1.少年型脊肌萎缩症(Kugelberg-Welander病)
一般为幼年期至青春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故易与DMD/BMD相混淆,但本病男女均可罹患,多伴有肌束震颤,根据血清酶测定,肌电图及肌肉病理检查等特点,一般鉴别并不困难。
2.多发性肌炎
须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区别,多发性肌炎一般进展较快,肌无力的程度比肌萎缩明显,常有肌痛,无家族遗传史,且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往往效果较好,通过肌肉活检可以明确鉴别。
3.重症肌无力
一般根据肌肉力弱呈波动性和易疲劳性,应用抗胆碱酯酶 药物效应良好以及肌电图低频重复刺激出现递减现象等特点,作为与眼咽型肌营养不良进行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