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肾衰,急性肾功能不全,ARF)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急性肾功能衰竭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恶心 厌食 疲乏 贫血 少尿 表情淡漠 四肢麻木 胸闷 无尿 面色潮红

  • 建议就诊科室:

    肾病内科 内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尿比重 尿常规 尿钠 逆行肾盂造影 肾脏超声检查 血常规 肝功能检查 血管造影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一般肾前性氮质血症往往会出现尿浓缩,尿比重 相对较高,可出现一些透明管型,但细胞成分很少发现,尿路梗阻可能会有尿液的稀释或等渗尿,在镜检时无阳性发现,如果伴有感染或结石则会出现白细胞和(或)红细胞,急性肾小管坏死通常伴随等渗尿,在显微镜下会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同时伴有粗糙的颗粒管型(肾衰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急性间质性肾炎往往伴随脓尿和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也往往提示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有高浓度的尿蛋白以及红细胞管型,但在少尿的情况下,较高的尿蛋白浓度往往没有特异性,因为其他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出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规尿液检查结果为: (1)尿量 改变:少尿型每天尿量在400ml以下,非少尿型尿量可正常或增多。 (2)尿常规 检查:外观多混浊,尿色深,有时呈酱油色;尿蛋白多为(+)~(++),有时达(+++)~(++++),常以中,小分子蛋白质为主,尿沉渣 检查常出现不同程度血尿,以镜下血尿较为多见,但在重金属中毒时常有大量蛋白尿和肉眼血尿,此外尚有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及不同程度的白细胞等,有时尚见色素管型或白细胞管型。 (3)尿比重降低且较固定,多在1.015以下,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尿液不能浓缩,肾前性氮质血症时往往会出现尿浓缩,尿比重相对较高。 (4)尿渗透浓度低于350mOsm/kg,尿与血渗透浓度之比低于1.1。 (5)尿钠 含量增高,多在40~60mmol/L,因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 (6)尿尿素 与血尿素 之比降低,常低于10,因尿尿素排泄减少,而血尿素升高。 (7)尿肌酐 与血肌酐之比降低,常低于10。 (8)肾衰指数常(RFI)大于2,该指数为尿钠浓度与尿肌酐,血肌酐比值之比,由于尿钠排出多,尿肌酐排出少而血肌酐升高,故指数增高。 (9)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代表肾脏清除钠的能力,以肾小球滤过率百分比表示,即(尿钠,血钠之比/尿肌酐,血肌酐之比)×100,即: UNa为尿钠,PNa为血钠,V为尿量,UCr为尿肌酐,Pcr为血肌酐,GFR为肾小球滤过率,ATN患者常>1,肾前性少尿者则常<1。 上述(5)~(9)尿诊断指数,常作为肾前性少尿与ATN鉴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凡病人经利尿药,高渗药物治疗后这些指数则不可靠,且有矛盾现象,故仅作为辅助诊断参考。 2.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及其程度,以判定有无腔道出血及溶血性贫血征象和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变形;破碎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及(或)血红蛋白血症等提示有溶血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存在于胆固醇栓塞综合征中,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增高则提示感染,肾盂肾炎的可能,对病因诊断有助。 (2)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血肌酐(Scr)与血尿素氮 (BUN)浓度及每天上升幅度,以了解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有无高分解代谢存在,BUN和Scr的比例>20,提示肾前性氮质血症,尿路梗阻或代谢率的增加,可见于脓毒血症,烧伤及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一般在无并发症内科病因ATN,每天Scr浓度上升40.2~88.4μmol/L(0.5~1.0mg/dl),少尿期多数在353.6~884μmol/L(4~10mg/dl)或更高;BUN每天升高3.6~10.7mmol/L(10~30mg/dl),多数在21.4~35.7mmol/L(60~100mg/dl);若病情重,少尿期延长,伴有高分解状态则每天Scr可上升176.8μmol/L(2mg/dl)以上,BUN每天可上升7mmol/L以上;在挤压伤或肌肉损伤时,Scr上升较BUN上升更为明显。 (3)血气分析:主要了解有无酸中毒及其程度和性质,以及低氧血症,血pH,碱储和碳酸氢根常低于正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氧分压 甚为重要,低于8.0kPa(60mmHg),特别吸氧不能纠正,应检查肺部,排除肺部炎症及有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重危病例,动态检查血气分析十分重要。 (4)血电解质检查:少尿期与多尿期均应严密随访血电解质浓度测定,包括血钾,钠,钙,镁,氯化物及磷浓度等,少尿期特别警惕高钾血症;多尿期应注意高钾或低钾血症等。 (5)肝功能检查 :除凝血功能外了解有无肝细胞坏死和其他功能障碍,包括转氨酶,血胆红素,血白球蛋白等,除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外,尚了解有无原发肝功能衰竭引起急肾衰。 (6)出血倾向检查:①动态血小板计数有无减少及其程度,对有出血倾向或重危患者应进行有关DIC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查了解血小板凝集性增加或降低;②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或延长;③凝血活酶生成有无不良;④血纤维蛋白原减少或升高;⑤血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有无增加。 ATN少尿期若有出血倾向发生,应怀疑DIC发生,这时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及凝血障碍,表现为体内消耗性低凝血症,后者乃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表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FDP浓度明显升高。 (7)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意义,Miller和他的同事(1978)观察到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钠排泄泌分数(FENa)或肾衰指数(RFI)<1能够较准确地预示肾前型氮质血症,特别是对于少尿型的病人(表5);而其他原因的ARF,尤其是ATN,则FENa或RFI较高(>2),这些检查在非少尿的情况下用处较少;不过即使尿量>500ml/d,FENa或RFI>2仍然提示ATN。 造影剂或脓毒血症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通常伴有较低的尿排泄分数(FENa)和肾衰指数(RFI),这提示在其发病机制中血管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色素型肾病即肌肉溶解或溶血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可能伴有较低的钠排泄分数和肾衰指数,有早期急性尿路梗阻,急性肾小球肾炎或移植排斥反应的病人也可能有较低的钠排泄分数和肾衰指数,相反,血碳酸氢盐显著升高并引起碳酸氢尿的患者可能在肾前性氮质血症时有相对较高的钠排泄分数和肾衰指数,因为钠离子必须作为伴随阳离子和碳酸氢根一同出现在尿中,Anderson和他的合作者1984年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氯化物的排泄分数小于1提示肾前性氮质血症。 影像学检查 1.放射性核素肾脏扫描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中,还需要影像学检查,对于肾移植的病人,通过对肾脏的扫描以了解肾脏的灌注情况来区分排异还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或环孢素的毒性作用有一定的帮助,前者通常在早期就出现肾灌注的降低,而后两者引起的肾血流减少则没有那么严重,肝肾综合征伴有明显的肾血管收缩,往往要和肾血流的显著减少联系在一起,这些对灌注的研究在确定肾动脉栓塞或解剖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借助放射性核素对肾小管分泌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排泄均有所延迟,然而,尿路梗阻会出现典型的肾脏内放射性物质活性持久增高,这反映了集合系统在转运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延迟,Ga扫描可能检测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炎症存在或者异体移植排斥,但这些改变的特异性相对较低。 2.肾脏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评估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肾脏集合系统的扩张对于尿路梗阻是一个敏感的指标,ARF时双肾多弥漫性肿大,肾皮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分离,盆腔或腹后壁肿块和尿路结石,肾后性ARF在B超下可发现梗阻,表现为肾盂积水,借助多普勒技术,超声还能够检测肾脏内不同血管的血流情况。 3.CT和MRI检查 CT扫描能发现盆腔或腹后壁肿块,肾结石,肾脏体积大小及肾积水,而磁共振显像(MRI)能够提供和超声检查相同的信息,并且对解剖结构的分辨程度更高,相反,静脉肾盂造影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用处不多,而且可能因为造影剂的毒性加重肾脏损害,使病人的状况更加复杂化,要在尿路内进行梗阻部位的定位,逆行肾盂造影或者经皮肾穿刺肾盂造影意义较大。 4.肾活体组织检查 对病因诊断价值极大,可发现各种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病变及小血管病变所致ARF,能改变50%病人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鉴别

诊断 诊断ARF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ARF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本病根据原发病因,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血尿等临床表现,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 ,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清肌酐(Scr)>176mol/L,BUN>15mmol/L,或每天Scr增加>44~88µmol/L 或BUN增加>3.57~7.5mmol/L,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常<30ml/(min·1.73m2),血尿素 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 现。 (5)B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6)ARF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 ,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以上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2.AFP的诊断思路 临床上要正确诊断AFP还应参考按下列思路进行: (1)区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 :如临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动态观察资料,就诊时即表现为肾衰竭者,需认真鉴别是急性肾衰竭(ARF)还是慢性肾衰竭(CRF),下列方法对鉴别有益。 ①病史资料:夜尿量增多超过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数增多(此种情况需除外前列腺肥大 等影响因素),既往肾脏病,高血压,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肾衰竭,若短期内尿量进行性减少,或近期有明确的肾毒性药物应用史,或有明显的体液丢失则提示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②化验检查:贫血可见于慢性肾衰竭,也可见于肾小球性或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而肾小管性ARF多无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为肾小管性ARF,急性肾衰竭多无明显的钙磷代谢异常。 ③B超检查:肾脏体积大小对鉴别ARF和CRF意义重大,操作方便,一般情况下,肾脏体积增大提示为ARF,此时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 变等;若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诊断CRF无疑,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及肾内结构对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须注意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应由操作熟练,经 验丰富者完成,必要时应重复此项检查,若肾脏体积及肾实质厚度接近正常,鉴别困难,须借助其他检查。 ④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⑤肾活检:肾衰竭时行肾穿刺活检应严格把握指征,充分评估肾穿刺的获益和风险,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病理诊断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明确急性肾衰竭的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慢性肾衰竭表现为硬化性肾炎,肾小球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 ;急性肾衰竭则可有新月体肾炎,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等表现。 (2)区分肾实质性ARF与肾前性,肾后性ARF:因3种ARF的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①肾前性ARF具有以下特点:A.存在脱水 ,失血,休克 ,心衰的基础病因,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这是由于两种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的机制不同所致,C.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钠排泄减少,D.补液试验,具体方法为1h内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观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为肾前性ARF。 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肾前性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应用尿诊断指数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应用利尿药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 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②肾后性ARF的特点: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B.表现为突然无尿或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C.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梗阻,反流等表现。 若能除外肾前性及肾后性ARF,则为肾实质性ARF。 ③肾实质性ARF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其病变部位,常见的肾实质性ARF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 A.肾小球性ARF:见于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常伴有高血压,病史中往往缺少肾缺血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因素。 B.肾血管性ARF:见于肾脏小血管炎 或微血管病,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但肾外表现常见,如肺部病变,外周神经损害等,常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血沉增快 ,贫血。 C.肾小管性ARF:即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肾脏缺血,中毒等明显诱因,如脱水,休克,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功能恶化迅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ARF,多无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D.肾间质性ARF: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肾小管功能损伤较重,常伴有肾性糖尿 ,尿比重下降 ,白细胞尿 等表现,另外,肾皮质坏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肾乳头坏死常有明确诱因,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在低血容量状态或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肾前性ARF,此时如果及时补充血容量,肾功能可快速恢复,补液试验 可资鉴别,此时尿沉渣 检查往往改变轻微,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2.尿路梗阻 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具有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或膀胱颈口硬化等原发病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肾盂,输尿管扩张或积液,临床上可有多尿与无尿交替出现,鉴别诊断往往不难。 3.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高 尿酸 血症,高钙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等疾病伴急性肾衰竭时,常为管型阻塞肾小管致肾内梗阻引起,检查血尿 酸,血钙及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有助于做出鉴别诊断。 4.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鉴别诊断 往往由于肾脏缺血,中毒引起,常见原因为有效容量不足致肾脏较长时间的缺血,可见于大手术,创伤,严重低血压 ,败血症 ,大出血等多种情况;肾毒性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福平,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造影剂等药物的使用,接触重金属及有机溶剂,或蛇毒,毒蕈,鱼胆等生物毒素也是急性肾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往往经历典型的少尿期,多尿期等过程,不同药物引起的ARF各有不同特点,把握其特点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5.肾小球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重症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以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此类患者往往有大量蛋白尿,血尿明显,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补体,自身抗体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6.肾脏血管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尿毒症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恶性高血压 均可以导致ARF,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常见于儿童,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有神经系统受累,恶性高血压 根据舒张压 超过130mmHg,伴眼底Ⅲ级以上改变,诊断不难。 (1)急性肾静脉血栓 形成,特别是双侧肾静脉主干血栓可并发ARF,此种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腰痛,腹痛 ,血尿加重,尿蛋白突然增加等,B超,血管造影 等可明确诊断。 (2)肾动脉血栓及栓塞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 ,心房纤颤栓子脱落等,表现为突发胁肋部疼痛,腰痛,血尿及酶学改变,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7.肾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 是导致ARF的主要原因之一,约70%是由于药物过敏 引起,可占到全部ARF的30%左右,这种患者在临床上药物过敏的全身表现,如发热,皮疹 等,可有尿白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IgE升高等表现,另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8.肾病综合征 并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常存在严重低蛋白血症,有效血容量下降,此种患者出现ARF有以下可能: (1)肾前性ARF。 (2)药物相关的ARF,尤其在使用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情况下。 (3)肾脏病变加重,出现新月体肾炎等表现。 (4)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 。 (5)特发性ARF,常见于微小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需除外上述原因可以诊断,预后较好。 9.妊娠期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妊娠期ARF多由于血容量不足,肾血管痉挛,微血管内凝血或羊水栓塞 等原因引起,可表现为先兆子痫 ,肾皮质坏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或产后特发性肾衰竭,由于发生在孕期或产褥期,鉴别诊断不难。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