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大动脉供血障碍 电机械分离现象 毒血症 腹痛 感觉障碍 高热 寒战 间歇性跛行 剧烈疼痛
外科 血管外科
无特定人群
无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尿素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动脉血气分析 血常规 血红蛋白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造影检查 血管彩超
重点检查项目1.皮温测定:能精确测定皮温正常与降低交界处,从而推测栓塞发生部位。 2.超声波检查: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能测定动脉血流情况,能更精确地作出栓塞的定位,而且可以提供供血不足基线,便于术前和术后比较,达到了解血管重建情况和监测血管返畅等。 3.动脉造影检查 :造影是栓塞定位最正确方法,大多数病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多普勒超声就能做出诊断,仅在诊断上有疑问,或在取栓术后必须了解动脉是否通畅才进行动脉造影。 确定诊断后,相应作胸片,心电图,心脏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是否有心率不齐和新近心肌梗塞,达到进一步查明引起动脉栓塞的原因,以便及时处理和控制病因。 实验室检查是评估缺血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和手术准备的必要依据。 1.血常规:肢体缺血数小时后即可有血红蛋白升高, 白细胞可高达20×109/L ,发生DIC时,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 2.血液生化:肢体缺血后血尿素 氮和肌酐升高,缺血继续发展,肌肉坏死后血液中肌酸磷酸酶急剧升高。 3.血气分析:可有全身酸中毒的表现。 4.多普勒超声节段性测压:判断肢体动脉缺血严重程度,除听诊动脉搏 动外,静脉回流声也需仔细辨听,多数严重肢体缺血病例动静脉超声听诊均寂然,踝/肱指数<0.3且踝部血压 低于30mmHg(4kPa),节段性测压包括膝下,膝上和高位大腿,如邻近平面的血压相差30mmHg,提示近端闭塞。 5.彩色超声(彩超):准确定位肢体动脉栓塞部位,测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等指标,判断肢体缺血严重程度及间接判断侧支循环情况。 二维声像特点:常规超声于下肢动脉阻塞段管腔内见低回声至中等回声的实质团块,管腔消失,尤以股动脉或腘动脉最明显,同时,由于动脉阻塞,血流不能通过但可冲击阻塞处,导致阻塞处动脉整体搏动幅度增大,呈“跳动状”。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显示阻塞段彩色血流信号中断或消失,其远段动脉血流亦可消失;有时可在其伴行的静脉内发现血栓形成,周围组织增厚,透声度增加,如栓塞后呈不完全性阻塞形成狭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流道变细,颜色呈多彩镶嵌状。 6.动脉造影:为诊断肢体缺血的黄金标准,动脉造影可以显示栓塞部位,是否有多发性栓塞,以及侧支代偿情况,一侧下肢动脉栓塞或上肢动脉栓塞,均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造影;腹主动脉分叉段栓塞,则需经肱动脉插管至降主动脉;股动脉远端栓塞,可经同侧股动脉穿刺造影。 动脉造影的主要征象为:①造影剂至栓子阻塞部位突然中断,断面呈杯口状凹陷,表示栓子完全阻塞动脉腔,②动脉腔内显示充盈缺损,表示动脉腔不完全阻塞,③栓塞平面上下侧支显示。 对原因不明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目前均提倡病情许可情况下行动脉造影,动脉造影明确肢体动脉缺血的原因,急性动脉栓塞行取栓术常可取得完美疗效,动脉硬化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单纯取栓疗效差,术前动脉造影鉴别缺血原因意义重要。
诊断鉴别诊断 1.定性诊断 患者突然发生严重的肢体缺血征象,相应动脉搏动消失,即有“5P”征者,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 ,特别是伴有心房纤颤,近期发生心肌梗死 或腹主动脉瘤的病员,可明确诊断。 2.定位诊断 栓子阻塞的位置可通过:①最初疼痛的位置;②正常脉搏消失的平面,皮温皮色等改变的平面;③非创伤 性检查(如多普勒超声等);④肢体循环紊乱的范围;⑤栓子易于停留于动脉分叉处等特点来确定。 3.程度诊断 根据临床体征和检查结果,可将急性动脉栓塞分为3类: (1)轻度缺血:此类患者有严重的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较轻,从发病到就诊往往有几天时间,体征除患肢苍白,皮温下降外,无运动和感觉障碍,动脉闭塞远端尚无继发血栓或范围较小,侧支循环丰富,此类患者可有较充裕的时间做相应的检查和手术前准备,可根据具体病情,考虑采取抗凝溶栓保守治疗。 (2)中度缺血:临床患者大部分属此类,静息痛明显但能忍受,有轻度的感觉障碍,如对轻触觉敏感性下降,但无运动障碍,需积极地进行手术前准备,及时手术取栓。 (3)严重缺血: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腓肠肌僵硬,皮肤有紫斑或水泡等,常需截肢以挽救生命,有些学者指出,严重缺血的患者如行动脉取栓重建术,病死率高达50%~75%,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肾功能不全,仅有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但无肌肉僵硬,骨筋膜室综合征和皮肤紫斑等时,Fogarty导管取栓术对大部分患者还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多数常会遗留患肢麻木,足下垂等神经损伤的后遗症。 鉴别诊断 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动脉缺血,鉴别诊断要点为:①起病不如动脉栓塞急骤,肢体苍白,发冷的平面较为模糊,②既往有慢性动脉缺血的病史,如间歇性跛行及由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营养障碍性改变,③动脉造影可见广泛的粥样硬化,动脉管壁不光滑,不规则扭曲,节段性狭窄或闭塞,已有较多的侧支形成等表现,与动脉阻塞同时存在。 2.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严重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青肿时,肢体极度肿胀 对动脉的压迫和强烈的动脉痉挛,可以造成动脉供血障碍及远端动脉搏 动消失,但全下肢明显肿胀,浅静脉代偿性扩张,皮肤温度正常或略升高等临床表现,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可与动脉栓塞相区别,多普勒听诊能清晰闻及动脉搏动声,踝/肱指数通常>0.5。 3.心脏排血量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衰,败血症 ,脱水 以及严重创伤等,都可使心脏排血量急剧减少,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全身血管收缩,四肢血管灌注锐减,肢体冰冷,甚至出现皮肤花斑,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但除心脏本身疾病的表现外,肢体厥冷等应同时累及四肢,在抗休克 ,血容量恢复,心脏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肢体动脉低灌注状况也随之缓解。 4.夹层动脉瘤 :较少见,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可导致下肢动脉急性缺血,通常夹层动脉瘤的症状较突出,患者有高血压 ,剧烈的背部或胸部疼痛等症状。 5.腘动脉或股动脉瘤 :急性血栓形成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在相应的解剖部位可扪及搏动性肿块,双功彩超可证实有动脉瘤及腔内血栓形成。 6.股青肿:是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特殊而又严重的类型,肢体极度肿胀,青紫,浅静脉扩张,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不能扪及,但肢体仍然是温暖的。 7.动脉内膜分离:动脉内膜分离引起腔内假性窦道压迫动脉腔,可伴有远端动脉栓塞性阻塞,但这些病人常有胸背痛,长期高血压病史,听诊有杂音,胸片有纵隔增宽等有助于诊断。 此外,周围动脉瘤血栓形成,腘动脉受压综合征(popliteal entrapment syndrome)以及麦角碱中毒(ergotintoxication)都可能产生间歇性跛行,严重缺血症状需加注意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