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 感觉分离 感觉障碍 肌肉萎缩 脊髓压迫 腱反射亢进 咳嗽 尿失禁 蛛网膜腔内囊肿
内科 神经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脑脊液压力 脊柱MRI检查 X线碘油造影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腰椎穿刺时脑脊液压力 多低于正常或正常,Queckenstedt试验有部分梗阻者占1/2,完全梗阻者占1/4,脑脊液的颜色呈无色透明或黄色,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少数病例可见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有时临床症状重而梗阻程度轻,此点与肿瘤有所不同,有少数病例在腰穿放液后症状可加重,同一病人反复腰穿时,时而梗阻,时而通畅是本病的特征。 1.脊髓碘油造影 碘油分散或呈斑点状,或呈不规则条状,类似“烛泪”分布于椎管内较长的区域内碘油流动缓慢,当反复进行观察时,碘剂柱的形成可不一致,一般缺乏明确的范围界限,碘油阻塞平面也不一定与临床症状相符合,可以出现局部骤然阻塞或充盈缺损,阻塞端的形态较不规则或呈锯齿状,部分病例阻塞呈所谓“杯口”状,需与椎管内肿瘤相鉴别,一般不伴有脊髓移位的征象,脊髓碘油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但一般不作此项检查,因为可使病情加重。 2.CT与MRI检查 CT平扫 诊断价值有限,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 myelography,CTM)可显示粘连的改变,早期在硬脊膜囊末端,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的不规则狭窄,神经根相互粘连失去正常表现,与周围硬脊膜囊粘连则表现为“空硬脊膜囊”征,硬脊膜囊内无神经根,仅有造影剂充盈,而囊壁与神经根粘连显示增厚,粘连严重,则粘连在一起的神经根成管状块影,局部与硬脊膜囊粘连可显示神经根与硬脊膜囊不规则,因粘连而形成的囊肿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延迟CTM可见造影剂进入囊肿内,MRI主要表现为矢状位与轴位上可见髓腔内粘连肥厚的软组织影,呈长T1与长T2信号,形态不规则,可时断时续;局部囊肿型呈更长的T1与长T2信号,有占位效应,可压迫脊髓与神经根,注射Gd-DTPA后一般不强化。
诊断鉴别在感冒或发热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后,出现脊髓压迫 症状合并多个神经根受累的症状,有发作加重和缓解的波动病程,有多节段性感觉障碍,水平不固定,双侧对称性特征,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脊髓碘油造影见油柱呈斑点状分布或脊髓腔呈不规则狭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碘油造影的典型表现,常能确诊。 鉴别诊断 1.椎管内肿瘤 发病缓慢,无明显原因,症状进行性加重,有清楚的脊髓受累平面,脑脊液细胞数不增多,而蛋白含量增高,X线平片可有椎弓根内缘吸收和椎间孔扩大的变化,脊髓碘油造影显示轮廓清晰的梗阻平面,MRI显示椎管内局限性实体或伴囊变的占位性病灶,髓内肿瘤 可见脊髓局限性增粗,TlW1为略低信号,T2W1为略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常不均匀,各方位观察,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常见继发性脊髓空洞,硬膜下肿瘤常见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硬膜外肿瘤瘤体与脊髓之间可见线状低信号硬膜影,硬脊膜外脂肪消失,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2.椎间盘突出 多有外伤史,突然发病,在腰骶部多为神经根受累,在颈,胸段或腰段中央型者,可引起脊髓或马尾神经受累,脊髓造影对比剂在椎间隙平面有充盈缺损或梗阻,CT检查 可见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MRI矢状位上可见椎间盘变扁后突硬膜囊受压。 3.其他疾病 脊髓血管畸形 ,后侧索联合变性以及枕颈区畸形等,也需要加以考虑和排除,利用CT和MRI排除以上疾病并不困难。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