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乏力 腹水 肝缩小 肝脂肪变 睾丸萎缩 黄疸 静脉栓塞 酒精性肝硬化 溃疡
内科 消化内科
大量饮酒者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丙氨酸 CT检查 肝功能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肝脏触诊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可有贫血,肝硬化时常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谷草转氨酶(AST)及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在酒精性肝炎及活动性酒精性肝硬化时增高,但AST增高明显,ALT增高不明显,AST/ALT之比大于2时,对前述两病有诊断意义。 3.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分布在肝细胞浆和毛细胆管内皮中,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灵敏。 4.氨基酸谱中α-氨基丁酸和亮氨酸成比例的增高。 5.靛氰绿滞留试验异常为早期酒精性肝病指标。 6.血清内特异性,酒精性透明小体,抗原抗体阳性,重症时抗原抗体均阳性;恢复期抗原阴性,抗体仍短时间阳性,若抗原抗体阳性表明病情进展,血清IgA升高,并有低锌血症,高锌尿症,故肝病时肾锌清除率有助病因诊断。 7.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增高有助于脂肪肝之诊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助于肝硬化诊断。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1)脂肪肝:显示肝体积增大,实质出现均匀一致的细小回声,并有细小光点密集,声束衰减增强的“明亮肝”。 (2)酒精性肝硬化中见脾脏肿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尾叶相对增大,脾静脉及门静脉直径明显超过正常(前者正常1.0cm,后者为1.5cm)。 2.CT检查 (1)脂肪肝:其特点为全肝,肝叶或局部密度低于脾脏的改变,增强扫描时正常肝区及脾脏明显强化,与脂肪肝区的低密度对比更明显。 (2)肝硬化:其特点为肝裂增宽,肝叶各叶比例失调,尾叶相对增大,肝有变形,脾增大,大于5个肋单元。 3.肝活组织检查 可确定有无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并可通过组织学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肝炎鉴别。 (1)脂肪肝:肝病变的主体约1/3以上肝小叶(全部肝细胞1/3以上)脂肪化可确诊。 (2)酒精性肝炎:其组织特点有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伴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的细胞坏死;肝细胞的气球样变。 (3)酒精性肝硬化:典型的肝硬化呈小结节性,结节内不含有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结节的大小相似,并被纤维隔所包围,结节直径常小于3mm,一般不超过1cm,随着病理的演变可形成大结节或坏死后性肝硬化。
诊断鉴别诊断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一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而CDT测定虽然较特异但临床未常规开展。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 4.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鉴别诊断 1.酒精性脂肪肝 应与肥胖,药物性,营养不良 性脂肪肝等鉴别,糖尿病 及Reye征常合并脂肪肝。 2.与病毒性肝炎 鉴别饮酒史,流行病学史AST/ALT比值>1,特异的血清学,肝组织学检查可资鉴别。 3.淤胆型酒精性肝病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前者常有血清γ-GTP升高,AKP升高,肝大 停止饮酒后肝脏可以明显回缩。 4.肝大与肝癌鉴别可查胎甲球(AFP)或B超,CT等。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