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 反复出血 复视 高眼压 巩膜水肿 巩膜外层炎 黄斑囊样水肿 睑外翻 角膜溃疡 角膜炎
眼科学 眼科
无特殊人群
体液传播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重点检查项目1.病原学检查 目前有几种快速诊断结核病的革新性方法,最有希望的是: 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抗体敏感性颗粒检测特异性抗原。 ②采用探针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 ③采用色谱计及色谱法证实结核硬脂酸的存在,此法对液体如脑脊液(CSF)检测尤其有用。 2.病理学检查 巩膜切片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和特征性含有抗酸杆菌的干酪样肉芽肿。 3.超声扫描检查 B超可见眼球后部巩膜变厚,隆起,突向玻璃体腔以及球后水肿;可见因后巩膜炎所致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球后水肿围绕视神经则可见“T”形体征,A超显示眼球壁后部增厚,表现高大的“穗”状回声。 4.CT,MRI检查 CT扫描显示后部的眼环增厚,也可见视神经与眼球连接处增粗,眼球突出,球后水肿同时可见,注射增强剂 可使影像更清晰,MRI扫描也显示后部眼球壁增厚,呈长T1,T2信号,增强扫描可以强化,通过加权像信号强弱 可以区分脉络膜,视网膜,对诊断后巩膜炎很有价值。 5.FFA 可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盘水肿,黄斑囊样水肿,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早期表现为斑驳状脉络膜背景荧光,中期出现弥散的多个针尖大小的强光区,晚期视网膜液体显色,脉络膜皱褶表现为荧光和弱荧光区的条纹状,视网膜条纹不能显示荧光,后巩膜炎的FFA是非特异性的。
诊断鉴别结核病可通过痰,尿,眼组织和其他体液Ziehl-Neelsen染色表现为抗酸杆菌及37℃以下作Löwenstein-Jensen培养找到结核杆菌而确定诊断,皮内试验和胸片有助于诊断,因培养需几周后才呈阳性,只要在眼组织和痰中发现抗酸杆菌可做出全身结核的推测性诊断,必要时可作诊断性治疗,Jackson的方案为乙胺丁醇400mg,2次/d;异烟肼300mg,1次/d;利福平600mg,1次/d或维生素B6(pyridoxine)50mg,1次/d,治疗6个月,若症状和体征改善可做出诊断,结核性巩膜炎的确诊需活检,巩膜组织内发现抗酸杆菌,但痰及其他体液内没有是局限结核病的特点,免疫介导性结核性巩膜炎的诊断大多数很难成立或不可能确诊,取决于伴随的眼部表现和通过阳性PPD试验,胸部X线和痰培养阳性,确定既往或现有的全身结核病。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