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血 肠出血 大便习惯改变 胆囊结石 低热 低血容量休克 钝痛 恶心 蜂窝组织炎
肛肠科 外科
常见于老年人
无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膀胱镜 乙状结肠镜检查 血红蛋白 腹部平片 血管造影 内镜检查 胃镜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单纯憩室病的腹部平片检查通常是正常的,因此价值不大,憩室炎的影像特点是:肠壁移位或狭窄,黏膜改变,在病变近侧或远侧肠段内尚可见到多发憩室,腹部平片可发现腹腔脓肿,小肠,结肠梗阻引起的多个气液平面和胀气肠管。 (2)灌肠造影:应用钡剂或水溶性造影剂对比灌肠对于诊断无症状性的憩室病价值较大,比结肠镜更为可靠,钡剂充盈的憩室表现为突出结肠壁的球状突起,钡剂排出后,仍可看到憩室显像,无炎症表现,结肠痉挛或钡剂充盈,可能会掩盖憩室,有时憩室内翻或积存大便而易同息肉混淆,因此应多方向观察,摄片,排空后摄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3)膀胱造影 :在钡灌肠难于显示瘘管时,膀胱造影可清楚显示结肠膀胱瘘,结肠膀胱瘘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膀胱镜检或膀胱造影,可发现膀胱壁呈泡状水肿,静脉肾盂造影则难发现乙状结肠和膀胱顶部的瘘管。 2.CT扫描 国外应用CT扫描诊断憩室炎逐渐增多,炎症发作时,钡灌肠影像无特异性,而CT扫描可发现结肠壁增厚,结肠周围炎症,瘘管,窦道,脓肿和狭窄(图17),CT诊断可发现98%憩室炎病人有结肠周围炎症,敏感性较高,灌肠虽可发现腔内的病变但不易发现结肠病变周围的炎症,CT检查 用于以下情况: ①怀疑瘘或脓肿形成。 ②保守治疗后情况没有改善者。 ③特殊病例诊断不明确者。 ④同时存在右半肠憩室炎或巨大结肠憩室的病人,CT扫描有助于术前经皮穿刺引流脓肿进行定位,对诊断结肠膀胱瘘的价值也较大。 3.乙状结肠镜检查 在憩室炎发作时亦常应用,特别是合并有结肠梗阻时,为了与息肉和肿瘤鉴别,镜检时要充入少量空气,但不宜在急性憩室的活动期进行结肠镜检,而宜在炎症消退之后。
诊断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结肠憩室病应与肠壁运动异常性疾病相鉴别,常见的有:肠激惹综合征,肿瘤,阑尾炎,结肠炎性疾病等。 1.结肠癌 结肠癌与憩室病有较多相似之处:均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可发生在任何结肠部位,乙状结肠多发,临床症状相似,如大便习惯改变,下腹痛 ,均可引起梗阻或穿孔,临床病程均较隐匿,均可引起出血,但憩室炎腹痛较剧烈,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结肠癌出血是潜血阳性或少量出血,而憩室病出血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出血,约有20%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息肉或肿瘤,Boulos等报道23%的憩室病人合并有结肠息肉 ,8%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恶性结肠肿瘤,而钡灌肠对于二者鉴别的假阳性率较高,Forde报道12例病人有11例疑为肿瘤,后经乙状结肠镜 检排除了恶性肿瘤,钡灌肠的诊断肿瘤假阳性率为10%~20%,诊断息肉的假阳性率为22%~35%,因此对于左侧结肠病变,乙状结肠镜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2.阑尾炎 盲肠憩室炎或乙状结肠的憩室炎位于右下腹时,可出现类似阑尾炎症状,但阑尾炎较憩室炎更为常见,多有转移性腹痛的特点,盲肠憩室炎早期疼痛固定于右髂窝,而不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亦不是从脐周或上腹部开始,从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较长(3~4天),呕吐少见,恶心和腹泻 多见,如果不排除阑尾炎,需进行手术探查,如发现有憩室炎,通常一并切除,因此,遇到右下腹疼痛而病因不明确时,可行CT扫描以排除憩室炎。 3.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性疾病和憩室炎均可出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 和发热,溃疡性结肠炎 易同憩室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几乎都波及直肠,故直肠镜检即可简单准确地排除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和克罗恩病 均可形成窦道,梗阻和脓肿 ,当造影发现多发的腔内病变和纵形的黏膜下瘘管,则克罗恩病的可能性较大,老年病人的憩室病和克罗恩病较难鉴别时,可行灌肠或内镜检查 以获正确诊断。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