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妄想 痴呆 共济失调 幻觉 缄默症 健忘 情感淡漠 人格改变 童样痴呆 抑郁
内科 神经内科
好发于30~50岁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心理学实验检查是诊断有无痴呆及痴呆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引进和修订了许多国际通用的简捷快速的筛查工具,诊断效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简要概述如下: 1.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评定计分标准,如回答或操作正确记“1”,错误记“5”,拒绝回答或说不会记“9”或“7”,主要统计“1”的项目总和(MMSE总分),范围为0~300国际标准24分为分界值,18~24为轻度痴呆,16~17为中度痴呆,≤15分为重度痴呆,我国发现因教育程度不同临界值也不同;文盲为17分,小学(教育年限≤6年)为20分,中学及以上为24分。 2.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 由长谷川和夫于1974年制订,共11个项目,包括定向力(2项),记忆力(4项),常识(2项),计算(1项),铭记命名回忆(2项)。 该量表采用正向记分法,满分为32.5分,原作者的临界值定为:痴呆≤10.5分,可疑痴呆10.5~21.5分,边缘状态22.0~30.5分,正常≥31.0分,亦可按教育程度划分正常值:文盲≤16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1969年Lawton和Brody制订,主要用于评定受试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共分14项,评分为4级: ①自己完全可以做; ②有些困难; ③需要帮助; ④根本不能做,64分为满分,总分≤16分完全正常,>16分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功能减退,有2项或2项以上≥3或总分≥22为临界值,提示功能有明显减退,我国常规总分18.5±5.5。 头颅CT和MRI可显示尾核萎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尾核代谢明显低下。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国内近年报道智能障碍约占46%~64%,其中作为首次症状者占4.5%,心理测验亨廷顿病性痴呆病人不仅作业能力差,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概念形成,言语保持能力等认知功能亦均减退,本病没有失语,失用,失认等皮质高级功能障碍的特点,可有助于与AD鉴别。 1.有明确的遗传病史或明确的脑病变证据。 2.进行性痴呆 。 3.精神病性症状:以抑郁,淡漠,欣快,幻觉 和妄想为主。 4.舞蹈样动作先于痴呆出现。 鉴别诊断 1.早期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病,焦虑症 ,人格障碍 ,鉴别点在于明确的家族遗传史,脑变性的证据及以后出现的舞蹈样症状。 2.与其他脑变性疾病鉴别,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神经系统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等。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