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回归热

回归热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回归热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鼻出血 便秘 便血 抽搐 点状出血 恶心 乏力 腹痛 腹泻 肝脾肿大

  •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虫媒传播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华氏反应 脑脊液压力 尿常规 脑脊液蛋白 凝血时间 血常规 血涂片 视野检查 腰椎穿刺

重点检查项目

1.病原体检查 回归热螺旋体,在患者发热期的外周血液内,一般容易查到,薄的血涂片 中,用革兰染色为阴性,瑞氏或吉姆萨染色呈红色或紫色,于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以旋转和移行的方式灵活前进或后退,并向两侧摇摆,骨髓涂片也可找到螺旋体,培养基须含血液,腹水或肾组织,在微氧条件下可以增生,但易衰退,不易传代保存,因而多用动物接种,虱传者可用小白鼠或鸡胚,蜱传类可用豚鼠。 近年来在埃塞俄比亚乡村诊所,有人报道用优质血沉棕黄层(qualitative buffy coat,QBC)技术离心,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回归热包柔螺旋体;与此先后在西非也有人报道,因该处蜱传回归热患者的血涂片 中,螺旋体数目少,难以确诊,遂也提出采用QBC技术检测病原体,认为此法敏感性明显提高,而推荐使用。 伴有神经疏螺旋体患者,脑脊液压力 及蛋白均可升高,细胞数可增加,也可查到螺旋体,有时尿沉淀螺旋体也可阳性。 2.血及尿常规 虱传回归热患者发热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在(10~20)×109/L之间,间歇期则恢复正常,分类变化不大,蜱传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血小板可减少,发作次数多者贫血明显,但出,凝血时间正常,有黄疸者,血胆红素升高。 尿中可见少量蛋白,细胞及管型。 3.血清免疫学检查 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如果第二次效价升高4倍,则有助于诊断,但因抗原多变异,致使抗体效价阳性率不高,又因其与其他微生物有雷同抗原,致使少数患者血清可发生康氏或华氏反应 阳性,虱传回归热可与变形杆菌OXk发生凝集反应,但效价较低。 4.腰穿脑脊液可发现螺旋体。 5.发热期取血或骨髓涂片染色镜检或暗视野检查 可发现螺旋体。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与地区、个人卫生情况及有体虱孳生等流行病学资料,发热与间歇交替出现的典型热型,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从末梢血中检出螺旋体,本病即可确诊。 此外检查患者衣服或身上的体虱中是否有螺旋体,也具有诊断价值。钟氏曾观察到在回归热流行期间,无论是在患者的潜伏期、发热期或间歇期,或危重频死阶段,其身上或衣、被上体虱的体腔中均含有大量回归热螺旋体,采用暗视野直接镜检或作涂片染色检查均极易找到。 蜱传回归热患者的体温曲线多不规则,血中螺旋体又较稀少,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其诊断方法与诊断虱传回归热相同。此外,被蜱叮螫部位的局部炎症和相应的淋巴结肿大,以及鼠类及蜱的发现,也均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早期易与疟疾、伤寒、斑疹伤寒及钩端螺旋体病等相混淆,应注意予以鉴别。 1.疟疾 本病多见于夏、秋蚊虫孳生季节,畏冷发热及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出现,患者于间歇期多无何症状,脾大但无皮疹,白细胞偏低,末梢血片或骨髓涂片中可找到疟原虫。 2.伤寒 起病缓慢,体温逐渐上升,病程持续约4周,体温下降也较缓慢。患者常有相对缓脉,血清肥达氏反应呈阳性,并可自血、尿、便中分离出伤寒杆菌。 3.斑疹伤寒发病季节与回归热相同,二者甚至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且发病均急,均有剧烈头痛及肝、脾肿大,但斑疹伤寒患者皮疹较多且为出血性,病程较长,血清外斐氏反应为阳性。 4.钩端螺旋体病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患者黄疸较重,出血倾向明显,并常有腓肠肌疼痛与压痛,血清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为阳性,并可自血、尿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原体。 此外蜱传回归热患者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尚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等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相鉴别。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