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 鼻出血 恶心 乏力 腹肌紧张 腹痛 腹泻 腹胀 高热 黑便
寄生虫 感染中心
好发于儿童
粪-口传播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抗原皮内试验 白细胞数 血常规 改良加藤法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1.血常规:白细胞数多为正常,急性大量感染初期及幼虫移行期,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据报道,急性蛔虫性肺炎者嗜酸性粒细胞可达40%~80%,胆道蛔虫病与胆道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 2.病原检查:大便直接涂片 方法简单,蛔虫卵检出率高,是目前诊断肠道蛔虫病的主要方法,三片法阳性率达90%以上,直接涂片阴性者,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法 可提高虫卵检出率,但方法较为复杂,肺蛔虫病或蛔虫幼虫引起过敏性肺炎时,痰中可检出蛔虫幼虫。 3.免疫学检查:成虫抗原皮内试验 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阳性可提示早期蛔虫感染或有雄虫寄生,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IgG及IgE呈高水平,但并无特异性。 4.B型超声检查:腹部B超对胆道蛔虫病者,可显示蛔虫位于扩张的胆总管内,但阳性率并不高。 5.X线检查:胃蛔虫病患者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内有大小与蛔虫相似的可变性圆条状阴影,若多条蛔虫平行聚集,则阴影如“稻米状”,虫体截面投影则呈“豆粒状”或“串珠状”影像,挤压后使虫体舒展散开,则上述影像随亦之变化,十二指蛔虫病患者,X线检查可见弧形,环形,“弹簧形”或“8”字形等影像。 6.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及胆管内蛔虫,取出钻入壶腹孔的虫体可使胆绞痛迅速缓解,并可对胆管阻塞进行减压与引流。
诊断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成虫寄生者,根据近期排虫或呕虫史即可诊断。 (2)儿童反复出现腹部或脐周一过性隐痛,或伴偏食,夜间磨牙 ,腹部膨隆等均可提示蛔虫感染,如有合并症,则应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结果酌情判断,如出现胆绞痛 ,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考虑肠蛔虫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儿童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扪及腹部条索状肿块时应注意蛔虫性肠梗阻 的可能性。 (3)农村收获季节,出现集体人群突发性发热,咳嗽,哮喘而排除其他原因后,可结合病史,体征,考虑急性蛔虫幼虫所致肺炎的可能性。 (4)如肠内仅有雄虫寄生而粪中虫卵阴性时(占感染者3%~5%),可用驱虫药物行诊断性治疗。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粪便涂片查虫卵是最简单,快速,可靠的肠蛔虫病确诊依据,酌情选择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如胃肠吞钡检查可显示蛔虫的形态与数量,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蛔虫性肠梗阻或肠穿孔 性腹膜炎 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据等。 鉴别诊断 1.胆道蛔虫症需与急性胆囊炎 和急性胰腺炎 相鉴别。 2.蛔虫性肠梗阻 时须与肠套叠 等急腹症相鉴别。 3.还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相混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