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痛 恶心 乏力 腹胀 肝脏肿大 黑便 类癌综合征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
外科 肝胆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肿瘤科 肿瘤外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中医学 中医肿瘤科
无特定人群
无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5-羟吲哚乙酸 色氨酸 血液检查 尿液分析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血液 少数患者血清素含量升高至0.5~3mg/L(正常值为0.1~0.3 mg/L),近来报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生化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色氨酸 羟化酶活性及表达,亦有助于类癌诊断。 2.尿液 少数患者每天尿中排出5-羟吲哚乙酸 (5-HIAA)大于40mg(正常值每天不超过10mg),当尿中5-HIAA排出量>30mg/d时,加入1-亚硝基-2-萘酚试剂,尿呈紫色至黑色,作尿5-HIAA试验前24h内不可服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和杏仁酸衍生物)或含有多量色氨酸的食物(如梨,香蕉,菠萝,番茄,茄子,核桃等),以免发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3.在MRI检查时,T1加权像常表现为低信号区,T2加权像常表现为高信号区,其中有片状更高信号区。 4.肝脏类癌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是肿块内有多发性小囊病灶,但从影像学上不能区分原发性类癌或转移性类癌。 5.肝脏类癌的定性诊断,通常依靠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证明肿瘤细胞有类癌的特性而获得最后确诊。
诊断鉴别胃肠道的类癌常常在早期发生肝脏转移,而且部分也有类癌综合征 的表现,因此,在诊断肝脏类癌 时,首先应该进行广泛而细致的检查,部分病例甚至还需要经过长期的随诊观察,以彻底排除其他部位的类癌存在,此外,肝脏类癌还要与肝细胞癌相鉴别,后者与肝脏类癌的临床发展不同,无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多在肝硬化 基础上发生,大部分甲胎蛋白(AFP)增高,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肿瘤细胞无类癌的特性。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