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高原性心脏病

高原性心脏病 (高心病,高原心脏病)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高原性心脏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鼻翼扇动 发绀 烦躁不安 肝脏肿大 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 精神萎靡 颈静脉充盈 颈静脉怒张 咳嗽

  • 建议就诊科室:

    其他科室 急诊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血液酸碱度(pH) 胸部透视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血液电解质检查 血液检查 肺功能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增多,一般多在0.6×1012/L 以上,血红蛋白常超过200g/L,血细胞比容多在0.60 以上。白细胞基本正常。 2.尿常规 可出现少量蛋白,红细胞也可见。 3.肝功能 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 4.动脉血氧饱和度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海拔在3658m 处测定正常人为90.27%,而成人患者为84.26%。 其他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高原性心脏病的X 线表现,主要为肺动脉段凸出,有的可呈动脉瘤样隆突,搏动增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也有中心肺动脉扩张而外周分支突然变细,故呈截断现象或呈残根状改变。肺门影扩大,肺纹增多、增粗或呈网状。心脏扩大者占66.3%~95%,主要以右心为主,心尖上翘或圆凸,也有以右心为主的全心扩大,单纯左心增大者甚少。小儿常呈球形,搏动减弱。上腔静脉影多增宽。 2.心电图 主要特征为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动(V5R/S≤1),P 波高尖,呈肺型P 波,右室肥厚伴劳损及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仅少数病例显示双侧心室肥厚。少数病人有SⅠ、SⅡ、SⅢ图形,反映右室肥厚,电轴左偏者少见,少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或左室占优势,心前区导联ST 段下移和T 波低平、双向及倒置。 3.超声心动图 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受累的改变。肺动脉高压常用指标为肺动脉瓣a 波<2mm;B-C 斜率增大,有报道高原性心脏病组为(289.10±45.93)mm/s,而其对照组为(228.76±49.32)mm/s;RPEP(右室射血前期)延长及RPEI/RVET(右室射血时间)比值增加,这些指标较有意义,可支持高原性心脏病诊断。 4.心导管检查 测定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且肺动脉压升高与患者年龄呈反比而与海拔高度及缺氧程度呈正比关系。因而年龄越小,居住海拔高度越高的小儿发病率较高。 [返回]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一般在海拔3500m以上移居者易发病,个别对缺氧易感的世居者亦可罹患。 2.临床表现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右心衰竭,小儿有烦躁不安,夜啼不眠,呼吸困难,发绀,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成人有心悸,疲乏无力,咳嗽,呼吸困难,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或分裂,重症者出现肝脏肿大,下肢水肿,尿少等。 3.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为有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的征象。 4.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5.排除其他心血管病,特别是肺心病。 6.转至平原或低海拔处病情缓解,肺动脉压下降,心功能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心脏病 :高原地区先心病特别是动脉导管未闭 的患病率很高,而且易与小儿高心病混淆,但动脉导管未闭的收缩期杂音粗糙而传导,X线检查多有肺门舞蹈。 2.肺心病:肺心病和高心病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在鉴别上有一定困难,但前者有慢性咳嗽 史,肺通气功能 显著异常,而后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本病少见,病情进行性加重,脱离高原环境病情不缓解。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