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 (Osteoid osteoma)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骨样骨瘤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持续性疼痛 骶骨囊肿 钝痛 骨痛 肌肉萎缩 脊柱侧弯 局部压痛 软组织肿胀

  •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骨肿瘤科 骨外科 肿瘤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骨与关节MRI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一般均为正常。 1.X线检查 典型的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1cm的椭圆形或圆形的中心X线透明区,周围被一均匀的硬化带所包绕的病变,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典型,脊柱,腕骨,足骨部位骨样骨瘤与长管状骨上骨样骨瘤的表现可以不一样,同时病变可发生在骨干,髓腔或骨松质中,或发生在骨膜下,而造成不同的X线征象,少数病例有1个以上的病灶,但是许多病灶可以不同于上述描述,也无证据表明与起病部位及病期有关,通过动脉造影可使其与慢性骨脓肿,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孤立性内生骨疣,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作出鉴别,骨髓炎虽表现充血,但血管形态正常或稍有扩张,也没有骨样骨瘤的红晕现象,骨脓肿和无菌性坏死的坏死中心则表现为无血管区。 (1)长管状骨:位于长管状骨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干上,在骨皮质内有一放射性透明阴影,这一阴影称之为巢穴,巢穴内可以有不同程度钙化灶,巢穴周围是由硬化骨质包绕并伴有骨皮质增厚(图2),这是由于骨膜下及内骨膜新骨形成所致,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同一骨可以有几个骨样骨瘤,每一个骨样骨瘤都有着自己的巢穴,骨样骨瘤周围硬化带的反应范围不一,有时可以将巢穴完全充满,其巢穴是否存在以及其形态应借助X线断层或CT进一步检查,加以确定,在股骨颈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股骨颈的内侧面,巢穴位于骨膜下或骨皮质内,在正常情况下股骨颈内侧皮质较厚,因而如果有轻度骨皮质增厚常使诊断困难,另外在骨皮质增厚并有透光区的部位,应注意与应力骨折相鉴别。 (2)腕,跗骨及骨骺:在腕,跗骨以及长管状骨的骨骺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松质中,X线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钙化的圆形病变,而周围缺少反应性骨硬化,这种表现与骨皮质上骨样骨瘤的表现完全不同,在诊断上较为困难,如发生在儿童骨骼尚未成熟者,骨骺部位骨样骨瘤可以造成骨骼发育畸形。 (3)手,足部的小骨:在掌,跖,指骨内骨样骨瘤,如位于骨皮质中,其表现与长管状骨所见相同,如果位于骨膜下,则可见到周围骨皮质产生“扇贝”样改变,在手,足部小骨的骨样骨瘤常伴有软组织肿胀。 (4)关节内:如骨样骨瘤发生在关节内,可以造成疼痛,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活动受限,常易误诊为关节疾患,检查中应特别注意。 (5)脊柱:由于脊柱的解剖结构复杂,在普通X线片上骨质常被周围软组织遮挡,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症状,因而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的诊断十分困难,其临床表现常为剧烈的放射性疼痛,夜间或活动脊柱时加重,大多数病人伴有脊柱侧弯,称之为疼痛性脊柱侧弯,因此,在脊柱侧弯并伴有明显疼痛时,常认为这是脊柱上骨样骨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当然这一症状并非脊柱骨样骨瘤所特有的,颈椎上的骨样骨瘤则可以呈斜颈,脊柱上的骨样骨瘤很少有神经系统症状。 脊柱上骨样骨瘤特点是位于脊柱侧弯的凹侧面,靠近侧弯的顶点,可在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偶有在横突上见到一硬化区,在普通X线片上发现放射线透明的巢穴非常困难,需借助断层或CT检查 的帮助,应该强调在脊柱的后部结构上如果发现有一硬化性骨病灶,是骨样骨瘤的诊断重要征象,但是骨转移癌,感染,脊柱炎等也可有这种表现,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皮质骨样骨瘤: 有小的透射线区域,周围是致密骨,病灶位于皮质内,硬化环更明显,骨膜反应或是成层或是实质同源性的,在疾病后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隐蔽。 (二)松质骨骨样骨瘤: 最常见于股骨颈,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体,病灶周围常无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环包绕病灶,偶见在远处发生反应性新骨形成。 (三)骨膜下骨样骨瘤: 通常表现为骨附近的软组织肿块,最常见于股骨颈的内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区域,系由压迫萎缩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关节时,无反应性骨生成,但可有关节肿胀,充血和疼痛,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的特征,关节两端骨除了明显脱钙外,没有其它改变,有证据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经很长时间。 2.核素扫描和γ闪烁照相 骨样骨瘤病人术前做核素扫描和γ闪烁照相,应作为常规检查,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由于X线诊断不准确,而核素扫描对病变部位检查敏感,可靠,应用核素扫描可使骨样骨瘤出现双密度征:即在骨样骨瘤的巢穴闪烁活性增强,而在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集聚得较少,这一征象对骨样骨瘤的诊断有帮助。 3.CT 一般骨样骨瘤采用普通断层检查可明确诊断,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特殊部位对诊断有较大价值,薄层CT扫描是目前显示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能更准确地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上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

诊断鉴别

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可以确立诊断,对病程长,局部持续性疼痛 及压痛,X线片见增厚的骨皮质内有瘤巢,或在骨松质内有硬化 骨围绕的局限性骨质透明区,或产生局限性骨破坏者,均应考虑骨样骨瘤,CT检查及血管造影有助于瘤巢的定位。 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景象,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 (1)慢性骨脓肿 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X线片表现为骨皮质局限性缺损,周围骨质致密,可有小的死骨形成,术中见骨腔内含有脓液,肉芽组织,镜下见大量多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Ga 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相似,常为间歇性,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或广泛增生硬化,无瘤巢,髓腔狭窄甚至闭塞。 (3)成骨细胞瘤:二者同属良性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的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 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 (4)单发性内生骨疣 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5)应力性骨折 :一侧骨皮质断裂,局限性骨膜增生,骨质硬化,颇似骨样骨瘤,但体层或M R I可见横形骨折线,多有长期连续运动史。 (6)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 island),病变的毛刷状边缘与周围的骨小梁混合在一起,表现形式为“放射刺状”或“伪足状”,X线片见骨内有局限性圆形和卵圆形骨质密度增加阴影,无硬化阴影围绕,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学检查中,骨样骨瘤与骨母细胞瘤 是非常相似的,应参照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