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 (肝恶性血管内皮瘤,肝库普弗细胞肉瘤,肝网状内皮细胞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肝血管内皮肉瘤,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脏血管肉瘤,库弗细胞肉瘤)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肝血管肉瘤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恶心 乏力 腹部不适 腹水 腹痛 肝功能异常 肝脏肿大 黄疸 急腹症 全血细胞减少

  • 建议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外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肝功能检查 血管造影 白细胞分类计数

重点检查项目

1.血象检查:可有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增多(65%)或白细胞减少(25%),血小板减少(62%)。 2.肝功能检查 :约2/3的病人有肝功能异常:一组病例磺溴酞钠潴留试验(BSP)阳性者占100%,ALP升高占85%,高胆红素血症60%,部分病人有ALT升高。 约50%患者伴有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本病少见的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占72%。 4.p53基因:Smith报道,对长期接触氯乙烯发生肝血管肉瘤225例患者血清中可检出p53抑癌基因产物的突变,由此提出p53基因可作为肝血管肉瘤高危人群的监控指标之一。 5.X线检查:部分患者胸部X线片可示横膈抬高或其他一些少见征象,如右侧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胸膜肿块,在与胶质二氧化钍有关的血管肉瘤病例中,腹部平片 可发现不透光的肝,脾和腹腔淋巴结阴影。 6.CT扫描:大部分病例肝脏CT扫描都有异常发现,可发现不匀质低密度占位病变及肿瘤破裂影像,增强明显可见钙化。 7.肝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发现异常血管形态,肿瘤周边部持续染色和中央放射状透光区,都高度提示肝血管肉瘤。 8.核素扫描70%患者可见缺损。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有氯乙烯接触史,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异常,ALP 升高,高胆红素血症,X 线、CT、肝核素扫描发现肝占位和充盈缺损等变异。Burston 提出3 项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病理形态似库普弗细胞;②有血管形成倾向;③有吞噬现象。诊断依靠病理检查,以肝组织活检为最可靠。 鉴别诊断 临床上肝血管肉瘤 易与肝弥漫性毛细血管瘤 相混淆,也很难与肝母细胞瘤 相鉴别,在成年人肝血管肉瘤须与未分化肝细胞癌鉴别,前者如前述病理部分,瘤细胞质呈嗜酸性,后者呈嗜碱性,而且异质明显,多处取材可见癌细胞带有肝细胞性状,可资鉴别。 1.肝血管瘤 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人出现症状,女性多见,肿瘤可位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5cm,但亦可小至数毫米,也有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直径小于5cm者多无症状,5cm以上者近半数有腹部不适,肝大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功能一般正常,超声波检查呈典型的边缘清晰的回声增强区,内部可见管道通入,大的肝血管瘤可见网状回声不均,有时可见钙化,CT造影剂增强或延迟扫描具特征性,主要表现先有肿瘤周边过度增强,逐渐向中心充填呈等密度,MRI扫描在SE序列T1加权像上,瘤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信号区,在T2加权像上瘤灶信号明显增强且均匀升高,而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明显衰减,瘤/肝信号强度比明显增加,放射性核素肝血池扫描呈明显填充现象,由于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因此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预后良好。 2.原发性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本病患者大多数有慢性肝炎 ,肝硬化 病史,临床症状有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消瘦等,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脾多肿大,腹水 呈黄色或血性,黄疸 可为肝细胞性或梗阻性,肝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部分病人可有转移灶的相应体征,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 或血胸 ,出现骨转移时可见骨骼表面向外突出,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出现脊髓受压时可表现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病理性神经体征,实验室检查AFP增高是当前诊断肝细胞癌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借此可与肝恶性血管瘤鉴别,其他如影像学检查也可与肝恶性血管瘤鉴别。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