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增多 肛门坠胀 宫颈糜烂 绝经 空洞形成 贫血 阴道分泌物增多 鳞状细胞化生
妇科 妇产科 肿瘤妇科 妇产科学 肿瘤科
多发生于更年期妇女
无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阴道细胞学检查 血清蛋白结合碘 子宫颈活检 阴道镜检查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1.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涂片 标本中见到多个圆形,片状或单个多形腺细胞时,可考虑腺癌,大多数腺癌细胞中有明显核仁,但有一半左右的患者细胞学涂片可无异常发现。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用于发现子宫颈腺癌,但其阳性率较子宫颈鳞癌明显低,仅30%,假阴性率高,故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宫颈腺癌多位于颈管被覆柱状上皮及间质腺体内,病灶隐匿,常致取材不足。 (2)宫颈腺癌尤其是早期腺癌的脱落细胞核异质改变不如鳞癌显著,特别是高分化黏液腺癌多致阅片疏忽。 对涂片中发现的不典型腺细胞应引起重视,Kafer1e认为在巴氏涂片中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GUS)虽不常见,但它却是一重要的细胞学诊断,且为Bethesda系统性质未定的不典型细胞,在总宫颈涂片中的发生率为0.18%~0.74%,伴有临床病变的可能性较大,故对AGus妇女反复多次作宫颈细胞学检查可能是不够的,推荐做阴道镜检查 。如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子宫颈腺癌而细胞学检查阴性时,需进一步检查。 2.碘试验:碘试验对癌无特异性,利用正常宫颈上皮富含糖原,会被碘染成棕黑色,而癌上皮缺乏糖原,碘染不着色,在不着色区域取活组织,提高诊断准确率。 3.阴道镜检查:子宫颈腺癌阴道镜下所见包括出现高度分化的腺体,正常纤毛结构周围有散在或密集而突起的柱状型绒毛及蜂窝状图像,腺癌的阴道镜图像有别于鳞癌,由于肿瘤组织的特殊生长,发源于宫颈柱形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大,末端终止于类似正常柱形上皮的绒毛突状癌组织中,形成大而分散的点状血管,有时亦可呈发夹形异形血管,血管粗大且分布异常,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不规则分布,腺口白色,大小不规则,使宫颈表面似蜂窝状图,尤以黏液性腺癌为著,因此须在阴道镜下行可疑部位多点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4.颈管搔刮:如病灶位于颈管内,在阴道镜检查的同时应行颈管搔刮术,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5.宫颈锥:子宫颈活检 虽能明确诊断,但由于活检所取组织有限有时不能肯定浸润深度,故要诊断是否属于Ⅰa期至少应作宫颈维切术。 6.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病变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
诊断鉴别诊断 宫颈腺癌的诊断除了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及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因宫颈表面光滑或仅轻度糜烂,是造成宫颈腺癌漏诊的主要原因。 1.原发性宫颈腺癌的诊断标准:由Maier和Norris提出:①存在单一恶性移行区;②在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内膜无恶性特征;③发生于残端宫颈的腺癌在宫体切除5年以上;④肿瘤大体上位于宫颈,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内无明显可见病灶。 2.微浸润腺癌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有些学者提出诊断标准为: (1)不典型细胞增生,有正常颈管腺体结构及腺体增生,呈细小芽状或网状或网状浸润增生,但其深度约小于1mm。 (2)较正常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大的不典型细胞。 (3)细胞核深染,核浆比例增加,见核分裂象。 3.宫颈早期浸润腺癌:Ostor等主张将宫颈早期浸润腺癌定为浸润间质不超过5mm,其他一些学者则建议将浸润间质深度不超过2mm,水平扩散不超过7mm作为微浸润腺癌的界限,国内陈忠年,杜心谷等也主张以浸润深度小于2mm作为诊断标准,还有学者提出以瘤体体积小于500mm3为界,认为它比肿瘤侵入间质的深度更能预测预后,小于500mm3者复发率很少。 鉴别诊断 与子宫内膜癌 鉴别:宫颈腺癌可以是原发的或转移性,特别需排除延伸到宫颈管的子宫内膜癌。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