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 剧烈头痛 肌痛 昏迷 黄疸 呼吸衰竭 乏力 毒血症 抽搐 败血症
1.临床分期与类型
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数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轻重差异很大。
根据发病原理可将本病临床病程分为败血症 期和免疫反应期。
另据临床特点又可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 出血型(又称Weil病),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 型及后发症等。
(1)败血症期:
①急性期(起病后1~10天)主要有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 ,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 等,以腓肠肌痛 较突出,除上述毒血症 症状外,涉及各脏器均有其特殊的表现,如流感,肺大出血,黄疸,肾功能衰竭和脑膜脑炎症状等。
②恢复期(起病第7~10天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少数患者在热退后几天至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再出现发热,眼部(常见者为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或全葡萄膜炎 )及神经系统后发症。
(2)免疫反应期:
一般将发生于病程早中期的症状称为败血症或并发症,而将中毒症状消退后又起的症状称为后发症,此乃系免疫反应所致。
2.急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脑膜脑炎型,起病后2~3天左右,出现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嗜睡 ,谵妄 或昏迷 ,部分患者有抽搐 ,瘫痪 等,颈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均阳性。
重者可发生脑水肿 ,脑疝 导致呼吸衰竭 ,单纯脑膜炎 者预后较好,脑炎或脑膜脑炎者病情较重,神经系统后发症较多见,早期后发症以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根炎及脑神经瘫痪为主,晚期并发症以脑血管病多见。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多为12岁以下儿童及青年人,多系轻型或隐性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1~5个月出现偏瘫 和失语等症状,反复多变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