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 昏迷 咳嗽 脾大 声音嘶哑 头痛
内科 呼吸内科
5~14 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呼吸道传播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类风湿因子 涂片 白细胞计数(WBC) 肺部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血象 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重症患者可升高,血沉多增快。 2.病原学检查 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方法,临床诊断不常用。 (1)直接涂片 :涂片后用Giemsa或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肺炎衣原体包涵体及原体,方法简便,但阳性率低。 (2)组织培养法:鸡胚卵黄囊接种因检出阳性率低已少用,可用细胞培养法,取咽拭子或采集下呼吸道标本,用HEP-2细胞(喉癌细胞)或Hela229细胞培养24 h,再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特异性包涵体,方法较繁杂,且较其他衣原体检出率低。 3.免疫学检查 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1)直接免疫荧光法:用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抗原,方法特异敏感且快速简便。 (2)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特异性IgM滴度≥1∶16和(或)IgG≥l∶512或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者,均可诊断急性感染,如IgM≤1∶16或IgG≤1∶512,则为既往感染,本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且可用于区分原发感染和再感染,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敏感的血清学方法,但要排除血循环中类风湿因子 的影响。 (3)补体结合抗体检测:滴度≥l∶64和(或)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者,均可诊断急性感染,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亦不能区分为哪种衣原体感染。 4.PCR法 检测肺炎衣原体DNA,敏感性更高,且可和其他种衣原体区分,其特异性敏感性高于其他方法,据统计,PCR法检出率为50%~55%,而直接免疫荧光法及涂片法分别为24%~27%和6%~10%,用连接聚合酶链反应(LCR)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灵敏性及检出率,但尚未在临床应用,据报告,PCR-EIA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酶免疫测定法,能提高PCR对肺炎衣原体DNA的扩增检测效率,优于PCR法,更优于培养法。 肺部X线检查:呈非典型肺炎表现,常为单侧阶段性肺炎表现,严重者病变广泛甚至波及双肺,可伴有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诊断鉴别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肺炎如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军团病 及其他细菌性肺炎 鉴别,其中SARS的特点是: ①流行病学特点是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或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此病患者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②临床表现是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多>38℃,可伴有头痛 ,关节,肌肉酸痛,咳嗽少痰,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可有少许湿啰音或肺实变, ③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可降低, ④肺部有片状,斑片状或呈网状改变,其他则主要是通过各自的病原学和(或)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