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增多 发烧 乏力 间歇性耳痛 局部压痛 局部灼热
五官科 耳鼻喉科
多发于20~50岁的成年男性
无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血常规 耳部检查 乳突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深部脓肿经B超检查可呈液性暗区;X线照片示乳突 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1)鼓膜: 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 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 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HL 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耳后骨膜下脓肿容易与以下疾病混淆: 1.耳根痈 :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病变多位于颈侧中上部,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