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 颤抖 头摇 肢体震颤 慌张步态 言语中断 体位性震颤
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无特定的人群
无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检查 脑电图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肌电图
重点检查项目临床当分标本、虚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者为虚,风火挟痰者为实。如虚实相兼为病者,多以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风痰为病之标。 相关检查: 1、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2、眼底角膜色素环(K一F环)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3、检测T3 和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二、病证鉴别 颤证与瘛疭的鉴别:瘛疭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瘀火、痰、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多为虚证。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