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梗塞形成,脑梗死后脑出血)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出血性脑梗死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抽搐 出血性梗死 大小便失禁 恶心 感觉障碍 高热 高血压 颅内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疝

  •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老年病科 内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脑脊液压力 尿常规 颅脑CT检查 心电图 血常规 便常规 造影检查 颅脑MRI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1.脑脊液检查 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出血性梗死者脑脊液压力 常增高,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蛋白含量也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2.血尿便常规 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3.脑CT扫描 有时无出血前的CT对比,很难与原发性脑出血鉴别,临床表现血肿型者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均有加重,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CT呈高密度影,慢性期则逐渐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有增强效应,增强脑CT扫描显示:在低密度区内有脑回状或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化影,对于诊断明确者,不建议作增强脑CT扫描。 Hacke等根据CT表现将本病分为4型,①出血性梗死Ⅰ型:即沿着梗死灶边缘小的斑点状密度增高。②出血性梗死Ⅱ型:梗死区内较大的融合的斑点状影,无占位效应。③脑实质血肿Ⅰ型:血肿块不超过梗死区的30%,伴有轻度占位效应,④脑实质血肿Ⅱ型:高密度的血块超过梗死区的30%,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1)发生率: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后并发局部病灶出血,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为3%~43%,可能与脑梗死后是否定期动态CT观察有关,出血性脑梗死多见于梗死发病后1~2周,且大面积梗死者多见,皆为原梗死灶内出血及周围水肿,多表现为原症状体征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行CT检查 ,因脑出血早期经CT检查出现高密度病灶时的阳性率达100%,这样有利于及时确诊和治疗,同时,对脑梗死患者动态CT观察也是必要的。 (2)病变部位分布:李尧等报道9例经MRI证实,39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48例,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时间为发病2~21天,病灶分布为:颞叶16例,顶叶2例,颞顶叶8例,颞枕叶4例,颞枕顶叶5例,基底核区8例,丘脑3例,小脑2例,梗死灶最大层面长径小于3cm,4例;3~4cm,10例;4~5cm,18例;大于5cm,16例,其中,梗死灶大于同侧大脑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11例,脑室受压9例,刘正松等报道21例出血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大面积梗死8例,小脑半球大面积梗死3例,多发性梗死10例,出血灶表现为不均匀斑片或点状出血15例,单一血肿6例,其中血块超过梗死区30%的3例,16例出血灶周围有不同程度水肿,并有占位效应,经治疗后恢复期复查CT提示:12例出血部位显示低密度影,周围无水肿带,基本吸收,5例血肿吸收好转;2例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2例血肿较原来扩大。 (3)表现类型:①非血肿型:表现为原有梗死区内的继发性高密度影,呈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环状散在分布的混杂密度影或团块状的高密度影,范围多小于2cm×2cm,临床上原有神经系统症状无加重。②血肿型:在原有梗死区内的继发性高密度影呈片状,团块状,血肿单发或多发范围多大于2cm×2cm,血肿常有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呈明显水肿。 4.脑MRI检查 出血性脑梗死一般不做MRI诊断:①急性期:T1加权像为高信号或正常信号;T2加权像为轻微低信号改变。②亚急性期:T1及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改变。③慢性期:T2加权像为低信号改变。 5.脑血管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早期能发现闭塞血管,后期能发现原闭塞血管重新开通及造影剂外渗现象。 6.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可显示房颤,频发早搏,陈旧心肌梗死,左室肥厚等,超声心动图可有心脏瓣膜病变,如风湿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根据临床表现 ①有脑梗死,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寒及大面积脑梗死的可靠依据,如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证实。②一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较重,或呈进行性加重,或在病情稳定,好转后突然恶化。③在应用抗凝剂,溶栓药或进行扩容,扩血管剂治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 2.影像学检查 脑CT扫描或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出血性梗死 。 3.脑脊液检查 有颅内压升高,脑脊液有红细胞,蛋白含量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有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疾病 如冠心病房颤,风心病房颤,冠心病频发早搏,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 5.排除诊断 排除原发性脑出血,脑瘤性出血等颅内出血 性疾病。 鉴别诊断 出血性脑梗死 在CT表现上也有出血病灶,应与原发性脑出血 ,脑瘤 性出血等鉴别,有时需要有原始CT片对照观察方能确诊。 1.原发性脑出血 自从CT问世以来,脑出血临床诊断已不难。 临床上主要依据: (1)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2)起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有头痛 ,恶心呕吐。 (3)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4)既往高血压 病史,尤其没有经过正规治疗者。 (5)脑CT扫描检查:患病当时即有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效应,对直径大于1.5cm以上的血肿均可精确地显示,可确定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脑水肿和脑疝 形成,几乎100%诊断,而出血性脑梗死是先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发生出血性病变。 2.脑瘤性出血 脑瘤性出血患者平时多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检查有视盘水肿 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在此基础上病情突然加重,脑CT扫描显示:脑瘤囊性变或坏死区内密度高,可见血液平面,有时可见到不均匀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有强化反应。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