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肠穿孔 肠套叠 肠系膜囊肿 低热 乏力 腹膜炎 腹痛 急性肠扭转 静脉曲张
肿瘤外科 普外科 肛肠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肿瘤科 外科
无特定的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十二指肠钡餐造影 腹腔镜 肠镜 腹部包块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对于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必须的。 1.X线钡餐检查 可显示肠管受压移位等表现,如有钙化可能是畸胎瘤,钡剂灌肠造影可区分肠内肠外,可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密度,以及肠管侵犯情况,有助于确定是否为肠外肿块,有时肠系膜恶性肿瘤侵入肠壁时,则可出现肠壁僵硬,黏膜皱襞增粗或中断,钡剂通过缓慢等现象; 2.B超检查 可显示腹腔肿块及区别囊实性,肠系膜囊肿见液性暗区,边界回声清晰,并有明显包膜回声及后方增强效应,良性肿瘤包膜清晰完整,内部呈现均匀稀少的低回声区,有时或部分为无声区,如脂肪瘤,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恶性肿瘤包膜回声区或有或无,内部回声强弱 不一,分布不均,并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3.CT检查 可直接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和毗邻关系,可清楚的显示周围组织器官是否被侵犯,特别是肠管与肿块的关系,对术前诊断十分有益,并可用来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及了解是否复发,肠系膜肿瘤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38%~40.2%。 4.腹腔镜检查 既可确定肿块的位置,又可取活检确定肿瘤的性质。
诊断鉴别临床上遇到无症状的或伴腹部出现横向活动性肿块伴有局部隐痛或胀痛或肠梗阻,影像学检查显示为与肠管关系密切的外在性肿物应考虑有肠系膜肿瘤的可能,可以选择小肠造影,B超及穿刺细胞学等检查来确定诊断,但由于本病少见,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给本病的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尽管影像学的发展为其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但诊断符合率仍低于30%,近年来腹腔镜较多地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肠系膜肿瘤的确诊率,对于成人患者,如病程较短且伴有食欲减退 ,消瘦,乏力等病史,肿块较硬,表面不平并有明显压痛,且移动性较差者,应多考虑为恶性肿瘤,须及时果断的剖腹探查并取活检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影响预后。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 一般有急性痢疾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菌治疗有效。 2.结肠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慢性期直肠可有肉芽肿样增生,可有恶变倾向,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 肠镜 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学病理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 3.结肠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结肠克罗恩病有腹痛 ,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腹部压痛,腹部包块 等表现,瘘管形成是其特征,这些症状,体征与憩室炎相似,内镜和X线检查可发现铺路石样改变的黏膜,较深的溃疡,病灶呈“跳跃”样分布有助于鉴别,内镜下黏膜活检如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则有诊断价值。 4.溃疡性结肠炎 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血便,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充血,水肿 ,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糜烂,溃疡,假性息肉,溃疡之间残存黏膜萎缩,晚期有肠腔变窄,结肠袋消失等表现,病检可见杯状细胞减少及隐窝脓肿 等改变。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