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腹肌紧张 腹痛 腹胀 感觉过敏 Howship-Romberg征 咳嗽 闭孔神经损害
普外科 外科
无特定的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体位 CT检查 腹部透视 造影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当临床并发症发生时,实验室检查会有阳性发现,例白细胞计数升高。 1.X线检查 (1)腹部及骨盆X线平片:有以下影像特征: ①一般肠梗阻影像表现。 ②梗阻近端扩张的小肠和气液平面固定在盆腔耻骨上方,改变体位后复查此征象不变。 ③闭孔内有气体或有一充气的肠曲,盲端指向闭孔,此为闭孔疝的典型X线表现。 (2)疝囊造影:适应于肠梗阻症状间歇性出现者,发作间隙期疝囊造影可观察到闭孔疝的疝囊。 (3)CT扫描:CT扫描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未嵌顿时骨盆扫描可见闭孔肌和耻骨肌之间有低密度致密影,肿块表现为较对侧明显不同的含气密度及肠管扩张;嵌顿后可见肠影从闭孔内侧进入闭孔,且该闭孔内肠影以上的肠管有肠梗阻征象,即可诊断闭孔疝。 2.B超检查 在压痛部位可见到异常的肠管反射波。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闭孔疝起病隐匿,局部体征不明显,多以不明原因的急性肠梗阻入院,故术前断困难,误诊率高达70%以上,临床医生应想到本病,仔细分析病史,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是可做出正确诊断的。 1.病史特点 (1)老年女性,消瘦 ,以往可能有类似发作史,多次妊娠分娩史,习惯性便秘 等病史的病人应高度警惕。 (2)发作早期即产生膝部疼痛,酸胀等以及肠梗阻症状体征外,尚具有一般疝的特点,即常在腹内压增高时突然发作,平卧或休息后缓解。 2.体征 (1)Howship-Romberg征是本病最早期且最具特征性的征象,亦是术前做出确诊的主要依据,尤其年老体弱妇女有肠梗阻表现和Howship-Romberg征时,应考虑本病。 (2)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内侧,可扪及一圆形肿块,伴有轻压痛,但仅部分病人能查到此体征。 (3)直肠或阴道检查时可能触及盆腔前壁有条索状肿块,且有触痛;但肿物不明显时,也不能排除本病。 3.辅助检查 腹部及骨盆X线平片显示耻骨上缘固定的充气肠曲阴影或闭孔内有气体或有一充气的肠曲,盲端指向闭孔,间隙期疝囊造影可观察到闭孔疝疝囊,CT有时可帮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综合文献闭孔疝常易误诊为下列疾病,需要认真鉴别。 1.肠梗阻 :闭孔疝小而深,剧烈的腹部疼痛易掩盖其他症状,与非闭孔疝所致肠梗阻的鉴别要点是: ①无Howship-Romberg征。 ②直肠或阴道指诊于盆腔侧壁无条索状物并触痛。 ③腹部及骨盆X线检查,在耻骨前支处未见有透光度增强的闭孔,CT检查 ,闭孔管外口处未有蒂状块影显示等。 2.腹膜炎 :临床常易将Richter氏疝误诊为腹膜炎,由于该疝为部分肠壁嵌顿,故无明显肠梗阻症状,疝囊底距体表较远,肿块小,易延误诊断,致使肠壁绞窄坏死,并易误诊为腹膜炎,但腹膜炎 ①无Howship-Romberg征。 ②直肠或阴道指诊盆壁闭孔管内口处无触痛性索条样肿块。 ③无闭孔疝的影像学表现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腰骶痛闭孔疝 闭孔疝的始发症状为闭孔神经痛,常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骶痛等,但后者疾病无Howship-Romberg征和肠梗阻症状,结合直肠或阴道指检,X线检查等可与之相鉴别。 4.股疝 :疝块于股静脉内侧的卵圆窝处突出,闭孔疝疝块则经闭孔管于耻骨股深层,股三角的下端突出,结合直肠或阴道指检,于患侧骨盆前壁触及条索状或块状物伴触痛,外展患肢,肿块突出明显,触痛加重,有助于诊断。 5.急性阑尾炎 :Richters疝小肠部分肠壁嵌顿,病人仍有排气,排便,嵌顿出现肠管坏死时,炎症渗出刺激引起右下腹压痛伴体温升高,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但急性阑尾炎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早期无肠梗阻表现,无Howship-Romberg征,直肠或阴道指检患侧骨盆前壁无条索状伴触痛肿物。 6.输尿管结石 :有腹部绞痛及放射痛,血尿 ,B超,CT,IVU可显示肾盂,输尿管积水和输尿管结石影像,但无肠梗阻及Howship-Romberg征,直肠或阴道指检,腹部及骨盆X线平片也无本病的相关表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