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发育不良 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 尿流变细或中断 尿流缓慢 尿流中断 尿失禁 排尿不畅 排尿障碍 遗尿
泌尿外科 外科 中医学 中医泌尿、男科
无特发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尿量 膀胱镜 膀胱造影 尿路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1.膀胱镜检:最好用膀胱尿道镜或全能膀胱镜检,既能检查膀胱情况,亦可了解尿道内情况,通过此项检查可发现膀胱镜放入时后尿道很紧,但仍可放入,检查时可见尿道内口后缘稍微突起,三角区亦较隆起,可见有多数小梁陷凹,输尿管口常可察见,通过此项检查,可排除膀胱及尿道内的其它病变,如膀胱憩室,输尿管间脊肥大,膀胱结核,尿道狭窄,后尿道办膜,精阜肥大等情况。 2.X线检查:平片可排除泌尿系阳性结石症,静脉肾盂造影甚为重要,可了解两侧肾功能概况,由于本病为长期下尿路梗阻,特在先天性者,两侧上泌尿系常有明显扩大,特别是两侧输尿管可增粗如肠管,解除加压腹带后拍膀胱造影 片,可见膀胱颈部稍向膀胱内突出,此点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由于后尿道狭窄或瓣膜所致之下尿路梗阻,常无此种改变,有时反可见有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可与本病鉴别。 3.残余尿之测定:对本病亦有重要意义,但有时不很可靠,须注意以下情况:病人排尿虽不能一次排空,但如排尿后休息2~3分钟,又可排出为量不少之尿液,如此连续排尿数次后再测残余尿,则可能残余量很少;另外如其上泌尿系扩张明显,膀胱输尿管逆流严重,排尿后测残余尿量 ,其中包括上泌尿系排下之尿量,这些上泌尿系残余之尿量,实际上是假性的残余尿,进行此项检查时,须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
诊断鉴别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后尿道瓣膜 两者均有下尿路梗阻 症状,排尿困难,膀胱扩大,膀胱输尿管回流,肾盂,输尿管积水和肾功能减退,但后尿道瓣膜多见于10岁以下男孩,瓣膜系后尿道粘膜皱摺形成,凹面向上,有自下而上的单向活瓣作用, 尿道扩张无阻力,但排尿困难,逆行尿道造影无阳性发现,排尿时尿道造影见瓣膜以上尿道扩张增长,瓣膜以下尿道变细,瓣膜呈条状阴影,尿道镜检查,见后尿道瓣膜为一隔膜,多位于前壁,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2.先天性精阜增生增生之精阜比正常大2,,一3倍,阻塞后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常在幼年出现,临床表现与后尿道瓣膜难以区别,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有充盈缺损,尿道镜检查,见精阜明显增大阻塞后尿道,并向膀胱内延伸。 3.后尿道狭窄 后尿道狭窄,多由于外伤,器械损伤所引起,病人有外伤史,临床表现排尿细而无力,尿中断和尿流分叉,尿道造影见后尿道狭窄,粘膜不光滑或有假道形成,造影剂外溢到尿道以外组织中,尿道扩张有阻力,严重者扩张器不能通过,尿道镜检查见后尿道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周围组织坚硬,尿道镜不能通过。 4.神经原性膀胱 神经原性膀胱分两大类,一类是逼尿肌反射亢进,一类是逼尿性无反射,后一类需与膀胱颈挛缩相鉴别,两者均有排尿困难,尿潴留,膀胱扩大,膀胱输尿管回流,肾功能减退,两者需予鉴别,神经原性膀胱虽有排尿困难,但增加腹压仍可尿流成线,神经系统检查 ,如脊髓损伤,常合并双下肢运动障碍,无脊髓损伤者,病人多有马鞍区感觉减退,尿道扩张无阻力,肛门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便秘 ,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无反射,测压曲线呈一水平线。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