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该如何预防感冒

时间 : 2016-09-03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感冒对于我们没有任何疾病的人来说,虽然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舒服,但是经过治疗之后还是很快会恢复健康的。但是对于白血病来说,最怕的就是感冒了,因为感冒会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患有白血病的人来说一定要远离感冒。那么患者该怎么预防感冒呢?   (1)限制公共场所的活动:公...

  感冒对于我们没有任何疾病的人来说,虽然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舒服,但是经过治疗之后还是很快会恢复健康的。但是对于白血病来说,最怕的就是感冒了,因为感冒会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患有白血病的人来说一定要远离感冒。那么患者该怎么预防感冒呢?

  (1)限制公共场所的活动:

  公共场所是人员聚集地。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就寄居在人鼻腔和咽喉部。它们会随人的呼气和唾液飞沫等排入空气。故在人们饮水、交谈、大笑时即被感染。所以公共场所是呼吸道传染病最易传播的地方。白血病病人应避免前往电影院、卡拉OK厅、家庭舞会、商场等人群聚集处。

  (2)防止过度紧张和劳累:

  有关专家曾以中学生(中学生食品)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在日常学习与考试期间的白细胞数量和感冒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学生们在复习考试期间的白血病水平普遍降低,感冒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这是因为复习考试的压力(压力食品)使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由此机体代谢出现了两个重要现象:

  1、大脑的能量(能量食品)代谢需求增加,而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使食物的消化(消化食品)和吸收减少;

  2、为了提高机体应对紧张压力的能力,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同时又使白细胞的数目减少,抑制了吞噬细胞的功能。由此可知,过度紧张和劳累可导致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疲倦和抗病力下降则是这种紊乱的结果。故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非常重要。

  (3)加强个人防护:

  如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服,用复方硼酸液每天漱口3~4次;碗筷煮沸消毒,每周1~2次。流行季节外出佩戴口罩等。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应在30分钟以上。通风不仅可以排出呼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室内氧气充足,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净化。通风时白血病患者应管避其他房间,待通风华室温恢复后再回到原室。若家庭居室较小,开窗时应注意病人的保暖,避免‘“穿堂风”或使风直吹病人。

  (5)定期空气消毒: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预防性地进行空气消毒,常用有:

  a过氧乙酸熏蒸法:过氧乙酸是一种较强的灭菌剂,对细菌和病毒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消毒前备搪瓷盆和500~1000瓦的电炉各员只。然后量取16%或20%的过氧乙酸10毫升/立方米,置于盆中,加水3~4倍,放火电炉之上,待其蒸发完毕,密闭房间1小时。

  过氧乙酸的PH值

  b食醋熏蒸法:食酷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对空气中的葡萄(葡萄食品)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有杀灭作用。通常取食醋12.5毫升/立方米,置于电炉上蒸发犯分钟以上。

  由于熏蒸法与室内的湿度有较大关系,湿度在60%~80%时,消毒效果最好。所以熏蒸前,最好在室内洒些水,或将消毒液稀释后再蒸发。

  (6)保护性隔离:

  当病人的白细胞数

  a病人独住一室,谢绝无关人员的探访。

  b病室空气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2~3次,每次照射30分钟。消毒时注意保护病人的眼睛,可用纱布或衣被将眼睛(眼睛食品)覆盖。

  c衣服、被褥应勤洗、勤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沾染的病菌。

  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差,暴晒时需将织物等打开或悬挂,棉胎要翻转,以确保消毒效果。

  对于白血病患者预防感冒的一些办法,我们上面在上面就介绍了这么多了,虽然小编精心准备的这些文章,对于白血病患者有所帮助,也许这些办法对您不是很有帮助,但还是希望能解决白血病患者的一些疑惑。

关键词: 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白血病患者该如何...”相似的文章

更多>>

白血病疾病

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 和特异性皮损 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 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