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病情特点及分型表现

时间 : 2016-08-31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占颅脑外伤的0.5%~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有包膜。    病情特点1、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

  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占颅脑外伤的0.5%~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有包膜。

  病情特点

  1、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入院时GCS评分3-12分的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

  2、大部分患者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多见。

  3、积液部位多在幕上额颞区或波及邻近部位,多发生受力的对冲部位,发生于幕下者极少见。

  4、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者,伤后可无或仅有短暂意识障碍,随着积液的增多而出现昏迷或意识障碍加深。

  临床分型与表现

  1、消退型

  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度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以用蛛网膜破裂学说解释,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骨嵴紧密粘连的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渐吸收减少。

  2、稳定型

  以老年占多数,大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欣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

  3、进展型

  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有轻偏瘫,失语,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似脑积水表现,若合并脑实质损伤,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理征。

  4、演变型

  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10岁以下小儿或60岁以上的老年,这可能与小儿,老年的硬膜下腔较大有关。常发生在积液后22—100天内,保守治疗过程中,积液可转变为水瘤,包膜形成后发生包膜出血而导致慢性血肿,常发生在积液1个月以后。而早期手术打断了积液转变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过程,故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不易发生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