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阑尾炎

阑尾炎的注意事项

时间 : 2016-08-30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患有阑尾炎的患者,不要担心,不要害怕,阑尾炎是常见病之一,而且是一种很好治愈的疾病。那么为了避免没有患阑尾炎的人们应该平时避免什么注意哪些才能不患阑尾炎呢,今天介绍一下阑尾炎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

  患有阑尾炎的患者,不要担心,不要害怕,阑尾炎是常见病之一,而且是一种很好治愈的疾病。那么为了避免没有患阑尾炎的人们应该平时避免什么注意哪些才能不患阑尾炎呢,今天介绍一下阑尾炎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2.患急性阑尾炎后,如果家庭治疗无效应及时送医院。

  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

  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治愈后的注意事项

  1、 禁止饮酒,忌食生、冷、辛辣食品。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食物。

  2、 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

  3、 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过劳会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以致病情突然加重。

  4、 适量饮水。既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液对溃疡面的刺激,同时还可补充因腹泻造成的身体轻度脱水。

  5、 慎用药物,特别是一些解热镇痛药和消炎药,对胃肠刺激较大,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最好不用或少用。

  6、 调节进食结构,多吃素、少吃荤;多吃软、少吃硬。少食辛辣油腻的,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营养,加强身体锻炼。

  慢性阑尾炎患者进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一般来说,对于温热性质的动物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而葱、姜、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对于那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苦瓜等可以择而食之。

  还有不要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复发,怕会转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常疼的话到时候就要到医院手术了,恐怕那时自己都会受不了的,还是小心为好。[5]

  预防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饮食

  瘀滞型

  临床表现:微热、右中下腹胀闷、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大便或秘结、尿或黄,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紧。

  食疗药膳

  1、桃仁薏苡仁粥:桃仁(去皮尖),薏苡仁,粳米,加水同煮粥至极烂服用。

  2、芹菜瓜仁汤:芹菜,冬瓜仁,藕节,野菊花。水煎,每日分2次服。

  湿热型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加剧、拒按,口干欲饮、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药膳

  1、冬瓜仁苦参汤:冬瓜仁,苦参,甘草,水煎,调蜂蜜适量饮服。

  2、败酱草汤:败酱草,忍冬藤,桃仁,薏苡仁,水煎,每日分2—3次服。

  3、蛇舌草败酱草汤: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煎水,调入蜂蜜适量饮服。[6]

  预防常识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人们有了这些防范意识,对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患病的指数也会明显的降低不少,那么对于老年尤其是抵抗力低的人来说应该提前把体抗力提上去,在去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关键词: 阑尾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阑尾炎的注意事项”相似的文章

更多>>

阑尾炎疾病

急性阑尾炎的检查 1、血相: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l.2~1.4万/mm3;并且中性粒细胞占85%~95%,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病儿自细胞上升不明显。 2、 对疑难病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