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时间 : 2016-08-29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一)发病原因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①植物碱类:奎宁、奎尼丁。②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类。③镇静解痉药:巴比妥类、司眠脲、氯丙嗪、利舍平、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甲丙氨酯(眠尔通)、苯妥英钠等。④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

  (一)发病原因

  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①植物碱类:奎宁、奎尼丁。②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类。③镇静解痉药:巴比妥类、司眠脲、氯丙嗪、利舍平、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甲丙氨酯(眠尔通)、苯妥英钠等。④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安替匹林、异丙嗪(非那根)、水杨酸钠等。⑤磺胺衍生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⑥其他:硝酸甘油、螺内酯、铋剂、氯喹、甲基多巴、丙硫氧嘧啶、地高辛、杀虫药等。

  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最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为奎尼丁,其次为奎宁、利福平、司眠脲、氯喹、吲哚美辛、安替匹林等药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也不在少数。

  (二)发病机制

  血小板遭到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多在外周血小板细胞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

  部分药物可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膜上,同时又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复合物与血小板的结合并不牢固,很容易与血小板分离而附着在其他血小板上面,因此,少量的复合物即可引起大量血小板在血管内破坏。此型又可以称为“免疫复合物型”。

  此外,还有部分药物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引起结构的改变,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隐藏的新的序列位点暴露,或者是血小板表面蛋白与药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小板表面具有了新的抗原性,诱发抗体形成。

  药物可与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或者载体结合,形成抗原(药物-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在此抗原的作用下产生抗体,此种抗体大多是IgG,也有是IgM,为特异性抗体,只能破坏有对应药物结合的血小板,而不破坏正常血小板。一项对15例奎宁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其血清中存在着可结合到GPⅠb-Ⅸ的抗体,部分患者只存在一种针对GPⅠb或者GPⅨ的抗体,而部分患者则存在两种抗体。此外,奎宁和奎尼丁诱发的两种血小板抗体间并无交叉反应,表明药物诱发的抗体因药物结构的不同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药物免疫性血小板...”相似的文章

更多>>

紫癜疾病

(1)束臂试验阳性或阴性,但止血功能常规检查正常。 (2)少数患者血小板对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异常,对玻珠柱的粘附率减低。 (3)素来体健。大多下肢自发出现瘀点或瘀斑,可自行消退。无家族史。 (3)能排...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