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时间 : 2016-08-27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消化性溃疡这种消化道疾病十分常见,患有此疾病的患者会感到腹内不适,没有食欲等症状。这是由于溃疡对消化道形成损伤而造成的。正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对于正确认识疾病和正确预防疾病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是胃肠道粘膜的侵袭因素超过粘膜自身保护因素的防御能力的结果。消...

  消化性溃疡这种消化道疾病十分常见,患有此疾病的患者会感到腹内不适,没有食欲等症状。这是由于溃疡对消化道形成损伤而造成的。正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对于正确认识疾病和正确预防疾病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是胃肠道粘膜的侵袭因素超过粘膜自身保护因素的防御能力的结果。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多发病理机制的复杂疾病,其形成可以说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胃溃疡患者的基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与正常人相似,多数胃溃疡疾病患者的餐后胃酸分泌量反而低于正常人,因此大多数胃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不是由于胃酸的增高,而是由于粘膜防御机制被破坏。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仍是胃溃疡病的主要病因。发生在胃远端的胃窦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大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此外,服用非自体类抗炎药是破坏胃粘膜防御机制的主要常见病因。非自体抗炎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减少胃肠道粘膜的血流,导致粘膜防御能力的下降。

  胆汁反流可能也是胃溃疡病因之一。胆汁反流使胃内变为碱性,导致反向扩散入胃粘膜的氢离子增多,并可能诱使胃窦的胃泌素分泌增高,同时胆盐能直接损伤胃粘膜,从而引起胃溃疡。

  2.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本身并不直接侵害胃肠道组织,而是通过其产生的细菌毒素、酶或炎性物质破坏粘膜的防御机制,包括减少碳酸氢盐的分泌、改变粘液的成分和结构,诱使上皮细胞变性等,并通过促进胃泌素的释放等途径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在易感者中,粘膜防御机制下降后,上皮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其他侵袭因子的损伤,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其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增高也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其原因可能包括:促进胃酸分泌的因素过强,如G细胞增生或功能亢进;对胃泌素等促泌酸物质的敏感性增高,如患者的壁细胞与胃泌素的亲和力较正常人高;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减弱,如D细胞减少或生长抑素释放减少等。这些改变可能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除此之外,约少于1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幽门螺杆菌阴性,其发病可能与饮酒、吸烟、服非自体类抗炎药等因素有关。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他们的发病机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了解其不同的发病机制可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正确把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针对其发病机制注意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溃疡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溃疡症状

(一)病史 了解溃疡患者的病史应针对溃疡发生的病因,一般来讲应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及有无不洁性交史等。因溃疡往往为继发损害,因此在现病史中了解皮损最初损害的特点尤其重要,常能提供诊断线索。还应了解皮...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