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宫外孕

宫外孕发生的病因概述

时间 : 2016-08-27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很多女性患有宫外孕后都比较的迷惑,自己为什么会患上宫外孕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通过临床上多年的研究表面,以下的症状是会导致宫外孕的。下面跟大家具体描述下。造成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因素是输卵管炎。由于炎症造成输卵管粘连扭曲或管腔狭窄,或内膜纤毛缺损,使输卵管的蠕动减弱,受精的卵子...

  很多女性患有宫外孕后都比较的迷惑,自己为什么会患上宫外孕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通过临床上多年的研究表面,以下的症状是会导致宫外孕的。下面跟大家具体描述下。

  造成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因素是输卵管炎。由于炎症造成输卵管粘连扭曲或管腔狭窄,或内膜纤毛缺损,使输卵管的蠕动减弱,受精的卵子不能被正常输送到子宫内,而在输卵管着床。还有的是因为输卵管发育不良、畸形,输卵管过长或有憩室。其余还可因邻近的脏器肿瘤的压迫,使输卵管移位或变形,输卵管内有异位子宫内膜等,这种情形均少见。当受精卵在输卵管安营扎寨后就开始发育,很薄的输卵管壁被绒毛侵蚀,随着胚胎的发育而使之膨胀继而发生破裂,输卵管的破裂造成大量出血,严重时可引起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输卵管妊娠在没有破裂或未流产时,由于没有特殊表现,往往被忽略。而当出现剧烈腹痛时往往是输卵管妊娠已经破裂发生腹腔内出血。所以早期诊断宫外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有慢性盆腔炎或人流术后继发不育的妇女当停经6~8周后(个别亦有月经仅过数天者)应及时查妊娠试验,如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要进一步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受精卵着床部位。如果停经后突然发生下腹部疼痛应该有所警惕,立即去医院就诊。疼痛剧烈并有血压下降等休克征兆时就不要随便行动,应卧床并及时与医院急救室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相对来说,反复人流或者曾经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女性更加容易患上宫外孕。那么宫外孕的发病因素:

  1.反复人流

  随着传统观念的不断改变,婚前性行为导致人流日趋普遍,反复人流易引发宫外孕。目前宫外孕发生率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增加5~6倍。人流次数越多,发生宫外孕的几率越大。因此,无论是否生育,女性都应做好避孕工作,防止宫外孕的袭击。

  2.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尤其是输卵管炎是宫外孕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女性千万不能忽视这个妇科常见病。因为输卵管炎可使其管腔变得狭窄,受精卵很难由此进入宫腔,只好在输卵管或卵巢“安营扎寨”了。

  因此任何育龄妇女都应注意个人卫生,杜绝不洁性生活史。减少盆腔炎的发生,使宫外孕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上环

  根据医学教科书的资料,上了节育环的妇女中,仍然有3%左右会怀孕,因此,即使上了节育环,出现腹痛症状也要考虑宫外孕。至于腹泻表现,是因为腹腔内出血刺激了肠道,造成了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

  因此,只要是育龄期妇女,一旦有腹痛表现,必须首先排除宫外孕这种可能致命的危险。

  4.有宫外孕史 

  有过宫外孕史的女性,再发宫外孕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有趣的是再发宫外孕时一般发生在对侧输卵管。因此、再一次强调未准备生宝宝的女性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

  5.试管婴儿

  正常怀孕可导致宫外孕,同样试管婴儿也可导致宫外孕。据统计,试管婴儿发生宫外孕的可能性为5%-8%。因为受精卵在第三天放入宫腔时,还需等待3~4天才能找到合适的“土壤”。这期间可能由于子宫内膜炎等因素破坏宫腔条件,受精卵就会跑到输卵管居住,引发宫外孕。所以准备做试管婴儿的女性在此之前应先治疗妇科疾病,防止宫外孕的发生,提高妊娠率。

  如果怀孕的女性如果有上述的现象发生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避免意外发生,小编建议女性在孕前可以适当的跳绳等来锻炼身体,可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的概率的。

关键词: 宫外孕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宫外孕发生的病因...”相似的文章

更多>>

宫外孕疾病

(1)尿妊娠试验:简单、快捷,阳性者可协助诊断,阴性者需待血β-HCG定量予以排除。 (2)血β-HCG定量: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除可协助诊断外,还可帮助判断胚胎的活性以指导治疗。异位妊娠时...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