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早产儿

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 : 2016-08-25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早产儿贫血一般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被人们称为早产儿贫血。由于孩子是早产的,身体各项指标都会偏低,当然造血功能也会降低,就会导致孩子贫血。但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1.输血疗法(1)早产...

  早产儿贫血一般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被人们称为早产儿贫血。由于孩子是早产的,身体各项指标都会偏低,当然造血功能也会降低,就会导致孩子贫血。但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1.输血疗法

  (1)早产儿输血指征输血不仅要根据血红蛋白值,同时应考虑婴儿胎龄、生后日龄、临床表现出生时血红蛋白值、采血标本量等因素,对有以下几种情况输血有效:

  1)早产儿血乳酸水平增加(>1.8mmol/L),输血后呼吸暂停减少体重增加

  2)贫血婴儿伴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耗氧增加者,输血后氧耗减少。

  3)体重不增(每天体重增加

  4)呼吸暂停发作较多的贫血早产儿,纠正贫血后呼吸暂停减少。

  5)胎龄极小早产儿(

  (2)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自1989年rHuEPO用于临床后,有关治疗研究的报道很多,但具体使用时间、剂量及方法未得出具体公认的方案。使用原则仍有争议。

  1)治疗时机部分学者认为:当早产儿情况稳定,能进食或每天所需热量的一半是由胃肠道给予,方能开始rHuEPO治疗。有的甚至提出早产儿血红蛋白120g/L(12g/dl)是应用rHuEPO指征,故一般常在生后3~8周内开始使用。另一部分学者指出,在以上情况下使用已属时间太迟,不能在症状出现前纠正贫血。他们提出生后1~2天使用结果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了输血次数及费用。

  2)剂量及方法rHuEPO每次200U/kg,每周3次,用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较基础值增加5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故认为大剂量方能达到治疗效果。皮下注射虽吸收不甚稳定,但其生物药效达42%,高于成人,因给药途径方便,不失为最佳选择。

  3)副作用 A.rHuEPO治疗后血清铁、铁蛋白及运铁蛋白浓度均下降,并与rHuEPO剂量相关。因此提出在rHuEPO治疗时补铁3~6mg/(kg·d)同时加用维生素E。B.治疗后出现对巨核细胞产生直接反应,也可能与铁缺乏有关。后者可能是rHuEPO将骨髓中早期未定型的前体细胞推向红细胞系列分化,因此限制了发展为其他造血系列。但也有报道rHuEPO剂量高达1500U/(kg·d)未见中性粒细胞减少。C.个别报道使用rHuEPO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增加,尚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2.铁剂治疗

  铁缺乏与婴儿早期贫血不呈比例,除有围生期失血或反复抽取血标本史者外早期补铁不能防止血红蛋白下降。当早产儿体重增加1倍时,其体内铁储存空虚,因此应补加铁剂。元素铁用量≤2mg/(kg·d),相当于2.5%硫酸亚铁0.4ml/(kg·d),疗程6~8周,同时加用维生素C。

  3.维生素E缺乏引起溶血的原因

  有人提出是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过氧化反应的结果。早产儿3个月内用维生素E10~15mg/(kg·d),预防维生素E缺乏所致早产儿贫血。

  4.其他营养物质

  (1)叶酸预防量25~50mg/d,共3~4周。

  (2)维生素B6需要量0.3~0.5mg/d,治疗量2mg/d。

  (3)维生素C生后第2周起用100mg/d。

  早产的孩子在护理的时候,都会多操心一些。因为要避免疾病的入侵,同时还要保障正常的成长。如果出现新生儿贫血,会导致孩子的发育缓慢和体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感染引发更多的疾病,同时会增加新生儿的死亡。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早产儿贫血的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早产儿疾病

并发感染时,出现感染性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失血,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下降;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注意有无低氧血症和高磷酸血症等,应注意查血电解质和血pH值;注意有无宫内感染,注意抗...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