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鼠疫

鼠疫发病机制有哪些

时间 : 2016-08-24 07:40:04 来源:互联网

[摘要]

  现在社会上,鼠疫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了,这种疾病一般出现在农村比较潮湿,简陋的房子里面,很多的农村的老年因为生活简陋,也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卫生,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老鼠咬伤,患上了鼠疫的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吧!   1. 经皮肤传播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

  现在社会上,鼠疫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了,这种疾病一般出现在农村比较潮湿,简陋的房子里面,很多的农村的老年因为生活简陋,也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卫生,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老鼠咬伤,患上了鼠疫的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吧!

  1. 经皮肤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 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降低。可有隐性感染,并可成为无症状带菌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以亚洲、非洲、美洲发病最多 ,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和青藏高原。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以 10~39 岁居多,职业则多发于农牧人员及其子女,有明显的季节性,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与守猎及鼠类繁殖活动有关。

  发病机制

  病原菌经皮肤侵入后 , 经淋巴管至淋巴结 , 引起剧烈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 ( 腺鼠疫 ), 严重者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 , 引发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及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肺门淋巴结。

  鼠疫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部充血水肿;全各组织脏器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坏死性改变。

  经过上面文章的详细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鼠疫在生活中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了,在发现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做检查,告知医生自己被老鼠咬伤了,要做伤口的处理,希望我们的患者在生活中的饮食要选择清淡为主,祝大家身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 鼠疫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鼠疫发病机制有哪...”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鼠疫疾病

1.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 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序...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