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盆腔炎

盆腔炎有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时间 : 2016-08-21 07:40:03 来源:互联网

[摘要]

       盆腔炎的治疗相对来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若是长时间的拖延,其在治疗上就不会如此了。专家表示,盆腔炎在患得之后,我们是不能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的,尽快救治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么,治疗盆腔炎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盆腔炎的治疗相对来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若是长时间的拖延,其在治疗上就不会如此了。专家表示,盆腔炎在患得之后,我们是不能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的,尽快救治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么,治疗盆腔炎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1、急性盆腔炎

       1.抗生素: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一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一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2.给予充分营养及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2.慢性盆腔炎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用Α一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1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5一LO次为一疗程。也可抗生素与泼尼松同时应用,泼尼松5MG,每日口服3次,停药后应逐渐减量。

       盆腔炎的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2、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3、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以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医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4、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5、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6、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

       病症在治疗上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病症在治疗期间,正确的护理也同样不可忽视,就像经常性的做一些活动的人,会比总是久坐的盆腔炎患者,其病症的好转程度是会好一点的。还希望你能为了自己的健康,改掉自己懒惰的坏习惯。

关键词: 盆腔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盆腔炎有什么样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盆腔炎疾病

(1)分泌物直接涂片 。 (2)病原体培养。 (3)后穹窿穿刺 。 (4)超声波检查: 主要是B型或灰阶超声扫描,摄片。 (5)腹腔镜检:腹腔镜检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以对盆腔炎的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定。 (6)男...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