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著

中医如何治疗肝著

时间 : 2016-08-20 07:40:03 来源:互联网

[摘要]

  肝著是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捺捶击稍舒、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疾病。中医把肝著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胆湿热证(1)证候:右胁胀痛、按之疼痛、双目轻度黄疸、发热口渴、心中懊恼、口干而苦、恶心欲呕、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利肝...

  肝著是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捺捶击稍舒、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疾病。中医把肝著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胆湿热证

  (1)证候:右胁胀痛、按之疼痛、双目轻度黄疸、发热口渴、心中懊恼、口干而苦、恶心欲呕、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利肝胆湿热。

  (2)治则: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3)主方:茵陈五苓散;龙胆泻肝汤。

  (4)方药: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2、肝气瘀滞证

  (1)证候:两胁隐痛、胁下有肿块、腹胀不舒、脘痞便溏、嗳气频作、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2)治则:以疏肝理气解郁,化瘀通脉为法。

  (3)方药:柴胡、香附、枳壳、生地、当归、赤芍、牛膝、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檀香、甘草等,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肝解郁,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疏通心之脉络,当归、生地、牛膝养血行血,诸药合用,使肝气畅达,心脉流通,心脉一通则胸闷心痛可止。

  3、肝郁脾虚证

  (1)证候:胁肋胀痛、胸闷腹胀、胁下肿块、神疲倦怠、食欲减退、大便不实或溏、舌苔薄白、脉细弦。

  (2)治则:疏肝理气健脾。

  (3)主方:痛泻要方加味。

  (4)方药: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木香、砂仁、云苓、山药、甘草。此为肝胆气郁,横犯脾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主要以胁肋胀痛,时轻时重,肠鸣泄泻为特征。而且多与情绪因素有关。故方中白术、云苓健脾止泻,陈皮,防风和中醒脾,白芍柔肝止痛,木香、砂仁理气调脾,山药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4、寒湿困脾证

  (1)证候:右胁疼痛、胁下肿块、脘腹痞胀、下肢轻浮、精神困倦、畏寒懒动、食少便溏、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2)治则:温中健脾化湿。

  (3)主方:胃苓汤、平胃散、实脾饮、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5、瘀滞肝络证

  (1)证候:胁部刺痛、胁下肿块、按之痛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面颊胸臂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淤斑、脉细涩。

  (2)治则:行气化瘀通络。主方:旋复花汤加味。

  (3)方药:旋复花(布包)、葱管3根、新绛、丹参、当归、鸡血藤、丝瓜络。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温服,每日1~2付,分2~3次服。同时,还可服用鳖甲煎丸。

  6、肝肾阴虚

  (1)证候:肝区隐痛、腹胀纳差、倦怠乏力、头晕目胀、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滋水清肝饮、滋水生肝饮等方剂。

关键词: 肝著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如何治疗肝著”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肝著疾病

肝脏肿大,质软或稍硬,有压痛,或有轻度黄疸,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肝功能或可正常,常见谷丙转氨酶、麝浊、锌浊、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有轻度升高,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r-球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