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8-19 07:40:04 来源:互联网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原,可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及迁延不愈等。CMV感染单表现为肝损害时,临床上与乙型肝炎较难鉴别,但CMV肝炎肝脏肿大较乙型肝炎明显,多伴有脾脏肿大。当脾脏肿大甚至超过肝脏时,多为非乙型肝炎。本病血清CMVDNA阳性或抗CM...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是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原,可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及迁延不愈等。CMV感染单表现为肝损害时,临床上与乙型肝炎较难鉴别,但CMV肝炎肝脏肿大较乙型肝炎明显,多伴有脾脏肿大。当脾脏肿大甚至超过肝脏时,多为非乙型肝炎。本病血清CMVDNA阳性或抗CMVIgM阳性。
2、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
细菌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临床以感染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中毒面容,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的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易培养到病原菌。
3、川崎病肝损害
虽可出现黄疸,且黄疸也可很深,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难与急性乙肝重症早期相鉴别。本病通常发热持续不退,伴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咽部充血,手足硬性水肿,掌趾有红斑,指趾甲周有膜样脱屑,颈浅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虽可血清白蛋白低下,但常有血小板增加。
4、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
此型主要以肝损害为主,表现肝脾肿大,肝区压痛,胃肠道反应可恶心、呕吐,黄疸日益加深,可有出血倾向,可呈亚急性重症肝炎,严重者导致肝功能衰竭。儿科临床凡严重肝损害需常规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本病含量明显低于200mg/L,一旦低下,再检测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同样显示低下。24h尿铜,患儿可高达100~1000μg。患儿眼角膜周边有铜颗粒沉积,呈环状,称K-F环,在眼科裂隙灯下观察到此环即可确诊。
5、胆总管梗阻
儿童期的常见病因为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积石。多见于幼儿至学龄前儿童,曾遇1例患儿因黄疸、肝功能损害拟诊病毒性肝炎住院。未查出病原体,因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出院。又因发热、腹痛、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而再度入院。黄疸较深,伴发热,随着感染控制黄疸消退较快。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和肝外胆管梗阻。此外99Tc核素扫描,显示核素滞留和梗阻存在,经剖腹探查证实而根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