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8-19 07:40:04 来源:互联网
一、急性胆囊炎 血常规: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通常在1.2万~1.5万/mm3之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并有显著的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二、慢性胆囊炎十二指肠...
一、急性胆囊炎
血常规: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通常在1.2万~1.5万/mm3之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并有显著的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二、慢性胆囊炎
十二指肠引流:如B管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三、急性胆囊炎
1、超声检查
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内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值得提出的是,老年临床表现不典型常需借B超等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B型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测定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尤其对检测胆石准确可靠,是论断急性胆囊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也是观察老年病情演变的指标之一。
2、放射线检查
腹平片具有论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①胆囊区结石;②胆囊阴影扩大;③胆囊壁钙化斑;④胆囊腔内气体和液平(见于产气细菌感染引起者)。
3、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亦具有诊断价值,静脉注射131四碘四氧荧光99mTc后90min内,倘胆囊区无故放射性物质,则表示有胆囊管梗阻,可考虑是急性胆囊炎。
四、慢性胆囊炎
1、超声波检查
如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有诊断意义。
2、腹部X线平片
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
3、胆囊造影
可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影像,当胆囊不显影时,如能除外系肝功能损害或肝脏色代谢功能失常所致,则可能是慢性胆囊炎。
4、胆囊收缩素(C.C.K)试验
口服胆囊造影剂使用胆囊显影后,将C.C.K作静脉注射,在15min内分次连续摄胆囊片,如胆囊收缩幅度小于50%(表示胆囊收缩不良),并出现胆绞痛,为阳性反应,表示为慢性胆囊炎。
5、纤维腹腔镜检查
直视下如发现肝脏和胀大的胆囊为绿色,绿褐色或绿黑色,则提示黄疸为肝外阻塞;如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的粘连,以及胆囊变形等,则提示为慢性胆囊炎。
6、小剖腹探查
小剖腹探查是近年来新提倡的一种诊断疑难肝胆疾病及黄疸的方法,它既能对慢性胆囊炎作出明确诊断,又能了解肝脏的表现情况。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