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7-05 14:48:29 来源:互联网
高血压脑卒中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为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5倍。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程度及持续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压的增高不论是收缩压(SBP)还是舒张压(DBP)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有着明确的线性关系。1990年MacMahen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指出,DBP在70~110mmHg(9.33~14.7kpa)之间,DBP每增加7.5mmHg,脑卒中的发病率即增加一倍,根据Framingham的研究,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者SBP>160mmHg时,可使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对>65岁的男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比血压脑卒中的流行及发病状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及脑卒中后合理的进行血压调整已显示非常重要。
一、脑卒中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反应机制
脑细胞对氧异常敏感。由于脑组织的能源储备很少,其主要能源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只有血流中氧和葡萄糖不断供应,是维持精神组织正常和功能必要的条件。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时将产生一系列变化,造成神经无损伤,这时称为原发性神经元损伤(Primaryneuronaldamage)。如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血流得以再建,氧和葡萄糖的供给及时恢复,则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会得到恢复。有时损伤继续加剧,这种现象称为再灌流损伤。若短暂性缺血后血流迅速重建,组织的能量代谢也恢复正常,这时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均已正常。但是在数小时或几日后,则会逐渐发生神经元死亡,这种情况称为继发性神经元损伤(secondaryneuronaldamage)。对上述病理变化了解的越透彻,临床治疗措施越有针对性,则可大地改善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
1,原发性神经元损伤。缺血压GBF及代谢均降低,缺血区周围形成一个半暗带(Penumba),这区带已出现一过性的过度灌流。此时组织损伤可能消退,也可能加剧。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如对侧半球甚至小脑亦出现CBF及代谢的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远隔机能障碍。缺血区内血管自身调控机能障碍,血管处于过度扩张状态,此时给予糖类扩血管药物会使病灶区周围正常的脑动脉更加扩张,使血流量增加,会导致病灶区残存的血流流向动脉扩张的区域,形成所谓的脑内盗血现象。后果是缺血区血流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事实上,缺血急性期,由于堵塞的动脉再灌通而导致的绝对过度灌流现象。在坏死区域附近由于侧支循环造成相对过度灌流常能见到。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