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时间 : 2016-06-17 14:21:52 来源:飞华健康网

[摘要]

胆囊癌治疗,胆囊癌为原发于胆囊黏膜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胆囊癌占所有癌肿的2%-3%,占胆道肿瘤首位,居消化道癌肿第7位。胆囊癌患者当中有75%-100%伴有胆结石。胆囊癌好发于40-70岁人群,胆囊癌病理组织学分为腺癌(70%-90%)、鳞癌(约10%)、肉瘤(极为罕见)。

胆囊癌治疗,胆囊癌为原发于胆囊黏膜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胆囊癌占所有癌肿的2%-3%,占胆道肿瘤首位,居消化道癌肿第7位。胆囊癌患者当中有75%-100%伴有胆结石。胆囊癌好发于40-70岁人群,胆囊癌病理组织学分为腺癌(70%-90%)、鳞癌(约10%)、肉瘤(极为罕见)。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易发生早期转移。由于胆囊癌与肝脏及肝癌胆管紧密相连,胆囊壁有较丰富的淋巴管,故胆囊癌常侵犯肝脏。晚期每发生远处转移,可转移到骨和肺组织和器官,早期胆囊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前确诊率在20%以下,故实际切除率较低。中晚期胆囊癌对放化疗均欠敏感,中医药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以腹痛、黄疸及胁痛等范畴。

临床症状:右胁疼痛、黄疸、发热、腹水、呕吐。

常见体征:右上腹包快、消瘦、皮肤、巩膜黄染,黄染较重,多为梗阻性,一旦出现黄疸,病变已到了晚期。

辅助检查:x线、B超、十二指肠引流及胆汁检查、上腹部CT检查、腹腔镜检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首选标志物是CA19-9

西安大唐汉方肿瘤研究所中医治疗胆囊癌临床效方

脾肾阳虚型胆囊癌治疗

主症: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包块明显,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面目虚肿,疲乏无力,畏寒身冷,形体赢瘦,纳差。舌质淡嫩或淡胖,苔白,脉细弱无力或虚大。

治法: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胆囊癌,子时23点至1点和酉时17点至19点靶向给药,可健脾补肾,湿中化湿。

腹痛者加鸡血藤、重楼(七叶莲)、补虚止痛;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黄连降逆止呕;纳食少者加山楂、神曲健胃消食。

毒热化火型胆囊癌治疗

主症:右上腹部持续胀痛,且可及包块,疼痛拒按,高热不退或潮热,皮肤黄染,口干苦,甚者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降或暗红,苔黄糙,脉滑或细数。

方药:大唐汉方Ⅴ-2号方。加犀角、黄连、栀子、茵陈、玄参、赤芍、丹皮、大黄、紫花地丁、半枝莲等。

便秘者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腹攻下,腹胀加厚朴、大腹皮行气消胀;低烧加地骨皮、银柴胡清退虚热;伴胆结石加金钱草、淘金沙、鸡内金利胆排石。

肝胆湿热型胆囊癌治疗

主症:多见于右上腹部胀痛,有包块,疼痛拒按,皮肤黄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或寒热往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癌,在子时23点至1点及卯时5点至7点靶向给药可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肝郁气滞型胆囊癌治疗

主症:上腹部胀痛或右胁胀痛,烦躁易怒,低热或发热,口苦,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胆囊癌,在子时23点至1点及卯时5点至7点靶向给药可疏肝理气,降逆止痛。

腹胀加厚朴、大腹皮行气消胀;低烧加地骨皮、银柴胡清退虚热;上腹肿块硬如石,加石见穿、鳖甲以软坚散结。

因病、因时、因地靶向治疗,通过子时23点至1点及卯时5点至7点胆经给药,(胆囊癌癌细胞增殖速度最活跃的时间点)方可在病灶周围形成高效治疗区,有效地杀灭癌细胞,控制肿瘤的发展,抗癌镇痛,消肿化瘤,补充元气,有效地治疗胆囊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腹痛、体重减轻、胃口差、发烧、恶心、发热、腹水、皮肤瘙痒等多种症状,并通过中医药的整体协同调节,防止癌细胞在血液、淋巴中复发、转移及扩散。

胆囊癌zhongliu/dna/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胆囊癌患者的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胆囊癌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多发现贫血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生化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胆固醇也可升高,α-谷氨酰转肽酶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