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6-15 09:43:20 来源:飞华健康网
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的诊断方法,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有确定的服药史,起病急骤,出血较重,往往有口腔血泡,患者一般在重复用药后发病,而停用有关药物后数天出血消失.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则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的诊断方法,下面2类血小板减少应该如何诊断呢?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但也有1岁以下的幼儿发病。不同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有所差异,首次用药者一般至少需要7天,才能引起免疫反应。患者再次服药后,在12小时内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一般为轻中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80)×109/L。
患者有确定的服药史,并且起病急骤,出血较重,往往有口腔血泡;出血发生前有药物过敏样前躯症状;患者一般在重复用药后发病,而停用有关药物后数天出血消失;实验室检测到抗体。通过以上这些临床表现可以确定诊断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有症状的患儿,检查血小板数一般低于30×109/L,出生后数小时,血小板数进一步降低,约在出生后48小时,近半数的患儿血小板数低于10xl09/L。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需与先天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亲服药引起的先天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巨大海绵窦状血管瘤所致血小板减少进行鉴别诊断。在排除上述疾病后,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出抗血小板特异性的同种抗体可以确诊。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