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6-15 09:09:56 来源:飞华健康网
中医学认为,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胆囊息肉。中医将其分为四大类型,即饮食停滞型、肝气犯胃型、肝胃郁热型及瘀血停滞型。
中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则是由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饮食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当以理气消食、和胃导滞为治。
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攻撑作痛,暖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为治。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