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特点

时间 : 2016-06-15 09:09:51 来源:飞华健康网

[摘要]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在数月后发R话 - 10 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如下:

(1)有服药史,常见有以下药物:

解热止痛剂如氨基比林、阿司匹林、保太松、水杨酸钠、消.炎痛及非那西丁等。

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新生霉素、对氨水杨酸等。

植物碱类奎宁、奎尼丁。

镇静解痉剂巴比妥类、安宁、苯妥英钠等。

磺胺衍生物乙酰唑胺、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等。

其他铋剂、氯喹、克尿塞、毛地黄毒甙、地高辛、硝酸甘油、异烟肼、百日咳疫苗等。

(2)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在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停药后症状减轻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血小板数小于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因药物引起发病机制不同而异,骨髓抑制者,巨核细胞量减少;血小板免疫性减少者则巨核细胞可正常或增多。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药物性免疫性血小...”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