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食管癌

食管癌的早期征兆

时间 : 2016-06-07 11:36:35 来源:

[摘要]

王先生是一位成功的私人企业家,四十多岁,虽然业务繁忙;但能天天坚持锻炼,平常身体很好,连感冒也很少得。5年前,曾有一段时间,他,总是感觉咽部干燥,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吃消炎药也没有作用,就到附近的社区

王先生是一位成功的私人企业家,四十多岁,虽然业务繁忙;但能天天坚持锻炼,平常身体很好,连感冒也很少得。5年前,曾有一段时间,他,总是感觉咽部干燥,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吃消炎药也没有作用,就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去看医生。医生也说是感冒了,还是给了些消炎药,王先生将信将疑,试着吃了几天,没有好转。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来到省立医院就诊,经过仔细的检查与询问,他被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王先生及家人非常恐惧,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求医生赶快想个办法,医生告诉他们,早期食管癌可以完全治愈,不必过分担心。果然,王先生动了手术后一切正常,已经五年多了,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复查正常。

说起食管癌,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它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占所有因恶性肿瘤而死亡人数的1/5,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患食管癌呢?原来,很多因素都有致癌作用,人们如果不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就可能要承受癌肿的折磨。就目前的资料,与食管癌发病有关的因素主要有:

1、食过热。进食过快。长期吸烟。饮烈性酒、口腔不洁或龋齿,这些因素可对食管壁产生物理性,化学性或感染性的损害;

2、进食含多量亚硝肪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等,因为亚硝胺是极强的致癌物;

3、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C及钙,资料证实,这些营养物质对食管壁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4、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5、遗传因素。

近年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各种疾病的典型表现越来越熟悉。食管癌的典型临床表现一一进行性吞咽困难,也已为大家熟知;所谓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香咽困难开始时较轻,只在吃干硬质食物时感到;继之吃普通饮食时也有困难,以后吃半流质饮食也同样受阻,最后连水和唾液也难以下咽,口中不断溢出水及泡沫,其痛苦之甚可以想见。但是,这些表现都是食管癌的中晚期表现,如果等到出现这些表现时才想到食管癌而去医院检查治疗,可能为时已晚。任何疾病都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食管癌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一方面,咀嚼良好的食物可以通过直径为0.5厘米的管腔,一旦出现下咽困难就说明食管管腔已明显狭窄;另一方面,早期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达100%,而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则极低,在3%%以下。文献资料证实,食管癌的自然病程自出现吞咽困难开始,生存期仅有1年左右;而从早期食管癌开始,则生存期为4年多;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兼以放疗、化疗等措施,某些病人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存。

可见,关键在于怎样发现早期食管癌、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一方面,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定期普查工作,通过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内窥镜及Xff钡餐检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诊断率;另一方面,总结出早期食管癌的征兆,大力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自我早发现,早就诊。目前发现,食管癌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

1、轻微的或偶尔的食物下咽梗噎感;

2、进食时胸骨后。心窝部有针刺。烧灼或摩擦样疼痛;

3、与进食无关的食管内异物感;

4、咽部干燥及颈部紧缩感;

5、进食时在食管行经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滞感;

6、胸骨后闷胀不适感。

上述不适的感觉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数种并存;可持续存在,也可问断发生。

总之,这些表现既不明显又不严重,且大多时隐时现,不易引起病人甚至某些非专业医生的警惕,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丧失完全康复的机会。若能在有以上感觉时就去就诊,便能抓住生存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食管癌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食管癌的早期征兆”相似的文章

更多>>

食管癌疾病

(一)X线钡餐检查 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在癌肿点停滞,病变段钡流细窄;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粘膜纹变粗而紊乱,边缘毛糙;食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梗阻上段轻度扩张,并可有溃疡壁龛及弃盈缺损等改变,常规X线...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