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乙肝

治乙肝 该走“传统”路线

时间 : 2016-05-25 14:58:37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是如何治疗肝脏疾病呢?它有哪些基本的治疗方法?疗效又如何?乙肝治疗,重在坚持第一,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大量临床观察表明,乙肝尤其是急性乙肝的病因为湿热之邪,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为

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是如何治疗肝脏疾病呢?它有哪些基本的治疗方法?疗效又如何?

乙肝治疗,重在坚持

第一,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大量临床观察表明,乙肝尤其是急性乙肝的病因为湿热之邪,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为湿、热、毒三者相合,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湿热内蕴则毒邪炽盛,毒邪炽盛则湿热胶固,故一旦染病,病程长,往往由急性变成慢性。因此,清热利湿是首要的坚定不移之方略。

第二,脾气易虚,顾护脾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治疗乙肝,尤其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退虚热,解毒,利水、生津救脱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等间接作用。能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三,毒为实邪,解毒排毒。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第四,气滞血淤,活血化瘀。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因此,解除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使受损害的肝细胞得以恢复,才能使肝病较快治愈,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川芎、三七、三棱、当归、桃仁、红花、泽兰等。故治疗乙肝,活血化瘀也应贯彻始终。

在中医治疗乙肝的积淀中,有两个方子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疗效:

第一个治疗乙肝处方:蒲公英、地鳖虫、洋虫、蝎子各500克,柏花、姜仁、绿豆各450克,猪苦胆50个(胆汁呈黑褐色者最佳,呈黄色者勿用)。将绿豆浸在猪胆汁中,阴干,与其余药共研磨为细粉,炼蜜为丸,绿豆大小。1日服3次,每次8克,小儿酌减。一般连服2-3个月即见效。

第二个治疗乙肝验方:蜻蜓30克,制蛤蚧30克,蜂蜜60克,制守宫60克,生黄芪100克,山豆根40克,虎杖40克,大黄炭30克,土鳖虫20克,冬虫夏草20克。药物制备――将蜻蜓、蛤蚧、蜜蜂、守宫、土鳖虫诸药放在温箱中烘干后碾成细面过筛备用;再将山豆根、虎杖、大黄炭、生黄芪诸药烘干后碾成细面过筛备用。最后将几种药面混合一处,搅匀装入胶囊放在通风干燥处,随时取用。

乙肝防治,重在养生

治疗乙肝有方有药,然而预防乙肝却重在养生。养生得当,能大大减少感染乙肝的危险,增加乙肝治愈的机会。

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慢性乙肝病情常出现反复,患者心情极度焦虑紧张,寝不安席,食少纳差,从而引起肝功能波动甚至居高不下。因此在用药的同时,请心理医生或自己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是很必要的。

第二,对慢性乙肝患者,有四句话可赠: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定期检查,遵嘱服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大有裨益。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相宜,除了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情况外,还可以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但不能过度劳累。

三是调理营养,在病情活动时要少食。少食海鲜、羊肉、鸡肉、刺激性及油腻的食物,不饮酒。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乙肝治疗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治乙肝 该走“传统...”相似的文章

更多>>

乙肝疾病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 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 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乙肝2对半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