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痛风

“伤”心的高尿酸

时间 : 2016-05-25 14:05:19 来源:

[摘要]

“无知无觉”的高尿酸

“无知无觉”的高尿酸

提起痛风,大家就会想到高尿酸。高尿酸血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甚至达到10%。但相对于这种居高不下的发生率,高尿酸血症的知晓率却不高,不少人即使患有高尿酸血症,也“无知无觉”。

这是因为,从血尿酸增高直至出现症状,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有些人即便知道自己血尿酸高,但由于没有症状,也就不予理睬。唯有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或尿酸结石时,才对高尿酸血症引起重视,考虑要降尿酸。

然而,今年出台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呼吁:要重视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对此类病人,要积极降尿酸治疗,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原来,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也隐藏“祸根”。

高尿酸很“伤”心

虽然“无知无觉”,但当无症状的高尿酸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相伴而来时,即使不“痛”(关节痛),也会让人很“伤”心。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多项研究显示,血尿酸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研究已证实,血尿酸高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合并高尿酸的比例,甚至高达25%以上。

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合成尿酸增加,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由此,高尿酸血症可作为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FDPageBreak}

无症状,也要降尿酸

为了不让高尿酸血症“伤”你的心,哪怕平时它低调得让你感觉不到其存在,你也要积极降尿酸。

目前,对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尤其当他们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时,医生希望能将他们的血尿酸控制在低于6毫克/分升的水平。

这方面,日本医学界于2002年提出了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三部曲,即根据血尿酸值,以及有无心血管并发症(包括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缺血性心脏病或高脂血症),予以不同的治疗:

血尿酸值低于8毫克/分升时,改善生活方式;

血尿酸值高于8毫克/分升时,有并发症者,给予药物治疗,无并发症者,改善生活方式;

血尿酸值高于9毫克/分升时,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生活点滴记

改善生活方式,是无论哪级高尿酸血症病人都应进行的“治疗”:已有高尿酸血症、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及中老年人群,应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饮食以蔬菜水果为主;减少盐的摄入,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500毫升以上;戒烟,禁酒,坚持运动;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小于24千克/米2)。

避免应用能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吡嗪酰胺等。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积极降压,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至于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两大类。

①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丙磺舒、磺吡酮等,代表药物为苯溴马隆。该类药物由于能促进尿酸排泄,可能引起尿酸盐晶体在尿路沉积。有尿酸结石的病人属于相对禁忌证。

应用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同时多饮水,碱化尿液,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②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代表药物为别嘌呤醇。

2007年的欧洲痛风和尿酸防治指南,推荐两种心血管治疗药物作为降尿酸辅助用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降低血尿酸8%~20%;降三酰甘油药物非诺贝特,可降低血尿酸15%~19%。

链接

高尿酸血症的“门槛”――男7女6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7毫克/分升;女性,血尿酸水平高于6毫克/分升。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伤”心的高尿酸”相似的文章

更多>>

痛风疾病

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 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 一、血,尿常规 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