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种类

时间 : 2016-05-25 09:19:30 来源:

[摘要]

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糖网病变种类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这是病发的初期。曾经普遍认为如果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好,可以随着岁月逐渐恶化。大部份的患者不会察觉视力受损,但视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模糊。

增值性视网膜病变:

是由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而成,也是导致大部份视觉受损的因素。新增血管可以生长在视网膜表层或视神经上。这些未成长的血管比正常血管脆弱,容易破裂使血液流入玻璃体中,引致眼底出血而令患者视力模糊或完全失去视觉。从破裂的血管上可能长出疤痕组织,如果收缩可以牵扯视网膜导致脱落。新增血管也可能长在虹膜上引发青光眼而导致失明。

黄斑点水肿

有些患者的黄斑血管(黄斑点是负责中央视觉的部分)可能出现渗漏导致视觉受损。

糖网分期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样分期的?

1、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参考国外分期标准制订了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单纯型包括三期: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也有三期: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2、国外学者为了使用简便将本病分为三期: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

非增殖期(称单纯型、背景型):其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

增殖前期:特征为广泛毛细血管闭塞,棉絮样斑、点状出血,广泛微血管异常,静脉呈串珠状。

增殖期: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

糖网与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为什么要查眼底?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经内科医生全面检查以后,还要请他到眼科检查眼底。糖尿病、高血压与眼底有什么关系呢?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可影响全身各器官。但与眼睛的关系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据国内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69%~90%。早期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后极部散在微血管瘤和小点状或小片状出血,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轻度迂曲。随着病情的发展,除了微血管瘤和点、片状出血外,同时出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病变往往波及黄斑区影响视力。进一步发展,视网膜和视乳头上出现广泛的新生血管,并有结缔组织增殖,视网膜反复出血,棉絮状渗出增多,严重损害视力。晚期或严重病例,可反复发生大量的玻璃体出血,出血如不能完全吸收可产生机化条索,与视网膜粘连,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改变。早期视网膜小动脉痉挛,检查可见小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如果持续痉挛则可发展为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迹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铜丝状或银丝状动脉。如果病情发展,血压急剧增高,可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进一步发展颅内压增高可合并视乳头水肿。

<<<推荐阅读

春季过敏性结膜炎高发儿童患结膜炎勿乱用眼药水

看完书写完作业要洗手小心春季过敏性结膜炎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