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5-19 10:05:04 来源:求医网
近年来的抽动症发展越来越快,使很多孩子都深受其害,更是让家庭萌生了一层阴影,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疾病的困扰。近几年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逐渐增加,我们不免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如何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幸有了此病呢?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详细的判断。
近年来的抽动症发展越来越快,使很多孩子都深受其害,更是让家庭萌生了一层阴影,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疾病的困扰。近几年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逐渐增加,我们不免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如何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幸有了此病呢?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详细的判断。
孩子的抽动症的症状有什么
一、患有抽动症的患儿会有简单运动性抽动行为,患儿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少数的患者首发症状是简单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声、干咳声等。抽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以头面部的简单运动性抽动最常见。一般表现为反复眨眼、皱眉、皱额、咬唇、摇头、点头、扭颈、耸肩等。抽动发生时常有突然、刻板重复交替出现的特点。抽动是没有目的性的,意识清楚,是可以自由控制,动作范围较小。抽动的部位大多是局限于某一组肌肉。抽动症状此起彼伏,部位多变。
二、短暂性抽动障碍中,抽动可能仅限于某一部位肌群收缩,也就是仅累及一组肌肉的简单抽动,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急跳状运动,无意义、不连续的发声,如眨眼、嗅鼻、清喉声等,这种反复地单一抽动在他人看起来别扭,自己觉得有点不自然,把这种仅局限于某一组肌肉的简单抽动称为习惯性抽动或习惯性抽搐。这是因为不良的习惯,精神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如眼结膜炎、倒睫等,以后出现眨眼或是咳嗽清嗓子的声音。
患儿家长不要陷入抽动症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治疗只是医生的事;多动症的治疗要求家长、老师、医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人却认为多动症的治疗只是医生的事,医生开什么药,就就让孩子服用什么药,与其他人的关系不大。
误区二:单纯药物治疗就行。多动症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为基础,必要时可加用药物治疗。一般对于轻症的患儿,心理行为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中重症患儿,则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有人觉得心理行为治疗时间较长,效果没有药物治疗来得快,因此只要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虽然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只在服药的时候有治疗作用,而在没有服药的时候症状又可能重新出现,作用短暂,不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主张将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和加强疗效,取得满意的效果。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