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临床诊断心律不齐的重要方法

时间 : 2016-04-07 11:12:48 来源:求医网

[摘要]

由于心律不齐病因不同,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况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检查血沉、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谱等等。其他检查还包括心室晚电位、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不齐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

心律不齐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多见。心律不齐可按发生原理,心律不齐时心率的快慢以及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分类。心律不齐的70%可通过听诊发现,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

临床诊断心律不齐的重要方法

1、颈静脉波动:一过性过度充盈的颈静脉犹如“搏动”样波动,是观察和诊断某些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见颈静脉的“搏动”,并可听到“炮击音”;心房颤动则可见强度不一、毫无规律的颈静脉充盈波。

2、听诊:心律失常的70%可通过听诊发现。如能有序地注意其频率与节律的变化,则能做出初步判断。例如过早搏动,可听到提前的心脏搏动和代偿性间歇。如阵发性室上速,可听到快速而规律的心脏搏动;而心房颤动则听到杂乱无章的心脏搏动,无论是强度、频率、节律,均无章可循。总之,心脏听诊既是内科医生的基本功,亦是临床发现心律不齐的重要方法。

3、常规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基本的方法。亦是最可靠的方法。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一般接近97%的心律失常均在心电图有所发现。一般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多选择Ⅱ导联和V1导联做较长时间(大于1min)的描记,以发现心律不齐。

4、动态心电图DCG:是在便携式记录装置记录24~72h日常生活情况下的心电变化回放至计算机分析处理后的心电图。它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时间受限的缺点,还能捕捉偶发的心律不齐。

一般心律失常多为阵发一过性或间歇发作。特别是在夜间发作者常规心电图更难以捕捉。因DCG可行24~72h监测,故可提高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DCG可对心律不齐做出准确的判定和分析。并使心律失常的规律性表现得以展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5、根据常规心电图及其他心电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心律不齐,但还须进一步心电图鉴别诊断及分类。心律失常的分类:由于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基础、发生机制、出现部位和心脏频率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机制分类:如果窦房结产生激动的情况异常,或者激动发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可产生激动起源相关的心律失常。心脏起搏点产生的激动沿着正常的传导系扩布整个心脏,出现一次心脏搏动。假如激动传导缓慢或阻滞,或者沿着异常传导途径传导也会引起心律不齐。因此,按心脏激动的起源和传导异常来划分心律失常,可以反映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性质。按发生原理进行分类较为适宜。

(2)按频率分类:临床上常用有快速心律不齐和缓慢心律不齐,也包括频率正常的心律不齐。这种心律不齐的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而且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3)按部位分类:这种分类是以心律不齐在心脏的发生部位为依据,可以反映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和初步判别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一般讲,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较大,房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相对较小。根据该分类原则,可划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接区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温馨提示: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猝死随时都可发生,而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积极诊治原发病,可有效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手册》《特诊特治心律失常》】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临床诊断心律不齐...”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